【#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欢迎阅读!
摘 要 :课程资源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就很难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而学生资源是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资源 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对广大物理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课程资源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就很难落实。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之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学生资源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凡可被教师利用的课内外表现出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方法、态度、能力、习惯以及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物理知识,都是物理教学中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物理教学忽视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忽视学生的动力资源,未能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原有的“主动学”被教师的“一言堂”所取代,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回答教师预先设计好了的问题,被动地完成作业。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未能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因而未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2、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未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学习基础。
课堂上,教师很少要求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积累未能有效地用来学习新的内容。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是来自最自然的体验式学习而是大多来源于教科书或教参。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未能充分利用,学生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少,独立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则更少。
3、忽视学生的环境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群体作用。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囿于教材,限于课堂,困于校园,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强化,学生群体所拥有的环境资源则往往被忽视了,学生在校外、社会和生活中的经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少,学生群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4、忽视学生差异性资源,未能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之间的差异往往是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使用同一套教材,提出统一的要求,采用单一的教法,布置相同的作业,学习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感到不满足,学习基础差、能力不强的学生感到吃力。学生差异性资源未能得到挖掘和利用,教师未能面向全体学生,未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物理教学如何加强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了解与研究学生。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研究,教了学生很长时间了,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了几个,更谈不上了解学生的籍贯、生活背景、经历等等。而要把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作为物理资源用于教学,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见闻、经历、体验和感受,对他们的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了解学生的方式除多与学生交谈、交流外,还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而集中地、批量地获取资料。 2、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开发与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时,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表扬和欣赏。”多角度审视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多向评价,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使更多的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例如:去年我接手初二时,我了解班里有一个出了名的调皮小子叫张伟,并且成绩也特差,但我和他接触时发现他很聪明。家长长年在外打工,他属于在家没有管,在学校老
师讨厌、同学瞧不起的那种,了解情况后,我找他谈话,找他身上的优点,把他美美的表扬了一通,我看到了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后来我发现他上我的物理课特别的认真,每节课我都注意他并表扬他。并适时教育他在其它课上该怎么做,一学期下来,他的成绩明显上升。
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挖掘学生动力资源的有效形式。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且有利于培育“生成性资源”和“个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体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的源泉,是学生学习心理标志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会变成巨大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自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要求。要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学生动力资源,使之能不断激励或推动学生个体去学习。例如在组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教学时,在课的开始我安排用“纸锅烧水”这个实验。学生凭自己的经验认为一点就能燃烧的纸,折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烧时,纸盒肯定会被烧破。考虑到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当学生看到“纸锅”把水烧开,而“纸锅”没有被烧破时,他们在惊叹的同时也对课本的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接下来的“水的沸腾现象”的探究中,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时候都非常仔细和认真。
3、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促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
知识的构建有赖于既有知识、直接经验和能力的支撑。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奥苏伯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日,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识或者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或者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者由旧知识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的,因此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最直接的认知停靠点。学习新知识就要注意找准认知的停靠点,以让新知构建在旧知上。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经验参与课堂活动。人的意识是由客观存在引起的,客观物质世界通过形象进入学生的意识。学生在学习具体教材时,其认知活动必须建立在对教材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即由感觉形成知觉和表象,然后才能获得正确的概念。而学生个人经验来源于生活,是个体自我体验的总结,与领域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相比,显得零散和经验性,但它被个体赋予了情感,更具创造性。学习只有不断接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之间建立联系,使新的教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才能习得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能真正得到陶冶。例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教学时,我将套娃中的一大一小取出,分别放在跷跷板的两边,当我问能用小的将大的压起来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都能知道怎么做,所以许多同学踊跃上前实验。我又问能用小的将大的压在水平位置上吗?谁愿意上来试试?学生上来实验时,我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问全体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跷跷板水平平衡两边的距离不一样,我及时地将的大小改换再请学生实验、分析。多数学生能意识到使跷跷板水平平衡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距离有关。
4、捕捉学生的信息,使学习不断动态生成。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非常注重课前准备,用心备课,准备齐全,但却忽略了课堂上的生成。本人认为,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往往体现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体现了学生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应该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东西再创造,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课堂活动中,学生往往通过语言、姿态、神情、文字向教师提供了一系列的信息。当学生发出“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我不同意”的声音,当学生露出自信、困惑、欲言又止的神情,当学生做对或者做错一道题,我们要意识到学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堂信息,这些信息看似无形却有形,听似无声却有声,真实地反映了课堂教学的状况。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信息资源,从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富有价值的、具有生成性的信息作为教学的资源,使之延生出新的信息,使教更有针对性,使学更有生成性。例如:在讲解路灯是串联还是并联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是并联,但有一个学生突然说是串联。我让这个学生说出理由,他说“我觉的它们是一起亮、一起灭,符合串联电路的特点;路灯是沿着街道诼个顺次联接的,不好并列地接在电源两极上,也符合串联电路概念。”这时又有学生说:“我认为是并联,因为晚上散步时我发现有的路灯坏了不亮,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74787e0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