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晚清学术思想中的进化史观》,欢迎阅读!
浅析晚清学术思想中的进化史观
历史观的变革是史学发展的根本变革。进化论为学术思想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观。梁启超的史学思想始终如一地贯穿着进化史观。本文通过梁启超对进化史观的理解,对进化史观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标签:进化史观;循环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想,最有影响的莫过于进化论,进化论最初只是一种生物学理论,随后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将进化论引入到社会历史领域,以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原理解释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并赋予“进化”以进步的含义,从而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种学说真正对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是在戊戌维新时期,为学术思想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观。
在此以前,以“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为特色的历史循环论,对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消极的影响,更早的历史复古论不是以财富,而是以道德作为历史是否发展的依据。于是纵然生产力提高了,人类的历史不是“进步”而是“退败”。孔子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⑴认为人们只有“复归上古”才能摆脱历史退败的困境。与复古论不同的是,历史循环论部分地肯定了历史进化的趋势,只是这种进化是阶段性的,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必然有所復归。邹衍的“五德终始论”,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论证,王充的“百代同道”的论调都是对历史循环论的表述。
而梁启超作为最早以进化史观观察研究历史变革的人,对“进化”与“循环”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他说:“何谓循环?其进化有一定之时期,及期则周而复始,如四时之变迁,天体之运行是也。何谓进化?其变化有一定之秩序,生长焉,发达焉,如生物界及人间世之现象是也。”“进化者,往而不返者也。”⑵(P7)梁启超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就是:不断进步,尽管这种进步有时会因一些阻力而出现暂时的停滞,但绝无重复或倒退之理,而且也阻止不住历史终将进步的必然趋势。他指出,“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此误会历史真相之言也,苟治乱相嬗无已时,则历史之象当为循环,与天然等,而历史学将不能成立。孟子此言,盖为螺线之状所迷,而误以为圆状,未尝纵观自有人类以来万数千年之大势,而察其真方向之所在,徒观一小时代之或进或退或涨或落,遂以为历史之实状如是云尔。”⑶(P8)由此看出,他实际上已触及到了人类社会发展呈螺旋性上升的客观规律。
1901年后,他相继发表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等文,进一步发展了他的进化观。他说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懂得“所谓天然淘汰优胜劣败之理,实普行于一切邦国、种族、宗教、学术、人事之中,无大无小,而一皆为此天演大例之所范围,不优则劣,不存则亡,其机间不容发,凡含生负气之伦,皆不可不战竞惕厉,而求所以适存于今日之道。”⑷(P321)。他还在《自由书》中指出, “夫物竞天择、优胜劣败,此天演学之公例也。” ⑸(P23)显然,梁启超认为进化是充斥于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规律。他反复说明的是“不优则劣, 不存则
亡, 其机间不容发”的道理, 希望每个中国人为此发奋图强, 寻求“所以适存于今日之道”。
他还从对封建史学的批判入手,阐述社会历史进化的情状,认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⑹(P10)也即认为历史不仅是进化的,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梁启超实际上是用这种所谓社会进化“规律”来解释历史、解释现实。
据此分析,可以看到社会进化的始点,在于社会的诞生。如果我们暂时撇开社会因素的互动,那么社会进化内在地约束于自然,即自然选择。
自然对社会生产力的演化,即具有内在的规定和约束功能。生产力作为社会进化的决定性构成,标志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在生产力要素中,“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⑺(P167),其生命力和智力基础,作为天赋,是自然选择的一种结果。其次,生产力要素之外的自然,与生产力要素之内的自然,在互动中规定和约束着生产力的演化。
另一方面,自然对社会文化的历史演化,具有能动的规定和约束功能。首先,精神生产能力的物质承担者——人脑,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社会的精神生产能力发展演化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⑻(P551),至少包括自然界本身.在“学会改变自然界”的进程中发展着的智力,无疑要接受着自然约束。其次,精神产品无不是社会或直接或间接对自然选择的回应。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形态,是人对不可逃逸的自然约束的一种被动性解释。宗教的发生和演化,也是人对自然的约束的蒙昧的敬畏的观念的普遍形式,其消失归因于人对自然的约束的彻底把握。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进化中的社会,作为因自然选择而诞生的存在,不可能以社会的形态,永恒无限地在进化中存在。有生命的人的存在,是社会进化的自然性的不可缺失的基础。当自然不再为或不再能为生命体提供存在的可能性时,“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 ⑼(P113)。有生命的人、进化中的社会,无论那时达到什么状态,都将因自然选择嘎然而止。
当然,进化论本身作为历史观来说是有其局限性的。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引述马克思的论述时指出:“生物学的一般概念,如果被搬用于社会科学的领域,就会变成空话。”⑽因为要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生物进化论的“物竞天择”说就找不到促使社会不断发展的真正原因,也发现不了活动在历史舞台上的主体。而且,“优胜劣汰”说也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作为自己实施政治阴谋的借口。
【参考文献】
[1].《论语·八俏》(M).
[2][3].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M).中华书局 1989年.
[4].肖父,李锦全主编 中国哲学史 .上册.人民出版社.1991年.
[5].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M)中华书局 1989年.
[6].梁启超:新史学饮冰室合集(M).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2卷.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 卷.
[10].列宁:列宁全集(M).第14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64d4be094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