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的悲歌色彩》,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的悲歌色彩
作者:宋星元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2期
[摘要]悲剧性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最深根固柢的悲歌色彩。音乐中如歌般的旋律、广阔的气息、强烈的艺术魅力,都具有很高的深层意蕴。本文以《幻想曲集》中第一首《悲歌》为例,从调性风格、创作主题、悲歌色彩,研究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悲歌色彩。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悲歌;悲剧性
音乐是心灵的真实写照,拉赫玛尼诺夫(以下简称拉赫)将内心世界通过音乐来抒发。年幼的他性格内向而孤僻,当经历了从气派的庄园到破旧的公寓时的转变,当目睹了父亲的出走而导致家庭破裂时,当明白了母亲和年幼的兄弟姐妹依靠着亲戚的施舍而过活时。可以想象他的内心世界是经历了怎样的一场急风暴雨。他曾说:“快乐的基调不如忧郁来得更为恰当,快乐的基调让我觉得快受不了了。”《悲歌》是第一部钢琴独奏作品《幻想曲集》op.3的第一首,创作于1892年9月,由于创作这部作品时莫斯科正闹大饥荒,再加上他困窘的生活,所以音乐中充斥着忧郁和伤感之情。 一、悲痛的诞生之所:降e小调
调式有它的各种音乐情绪风格,大调表现出的是愉悦、信心、平和、胜利、热情、积极、爱情等;小调表现出的是忧郁、恐俱、悲观、仇恨、思念、心死、焦虑等情绪。拉赫的《悲歌》正是用的冷僻且令人畏惧的降e小调,夏庞蒂埃说降e小调是恐怖的、可怕的,舒伯特说:“降e小调可以唤起内心深处的痛苦,绝望的焦虑情绪,一个黑暗的抑郁和灵魂最低沉的状态。”在涅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个教师的随笔》第五章《教师与学生》中他说道“难道降e小调不是伤感情绪、对亡者的悼念、最深刻的悲痛的诞生之所吗?”如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交响曲》显示出战争的灾祸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苦难。肖邦《练习曲Opl0.No6》,它是一首浪漫的哀歌,包含深沉的忧郁、抒情的沉思和清晰的幻想,复杂的半音进行和和声结构,使之有不安的气氛。勃拉姆斯《Op118.No6》原形为“末日审判”的主题,有着悲惨孤寂的气氛,如同寒风掠过,阴森刺骨。以及马勒《第八交响曲》的音乐中所使用的降e小调等等都使音乐带上一种奇异的色彩。在拉赫的钢琴作品中,如前奏曲、音画和奏鸣曲都以小调占重要地位。他利用小调色彩使音乐中带有沮丧、郁闷、失落、惆怅、哀怨、失落等悲歌性旋律,是对可厌的现实环境的直接反映。 二、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悲歌
悲歌体裁存在于音乐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二十世纪的作曲家们尤其热衷,一种意境高雅的抽象式“安魂曲”,传统内容是对逝去的、不可再现的人物事件忧伤的思恋与回忆。他的两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早期作品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g小调悲歌三重奏》和《d小调悲歌三重奏》都用了这种悲歌体裁,青年时期的他用浪漫的旋律、繁复的织体、丰富的和声和宽广的音域,来表达他对命运作强烈的控诉,充满了浓厚的悲伤情绪。
拉赫钢琴作品中的悲剧性并不是一句空话,他的悲剧特质散落在每首作品里。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决定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特定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不同的情感模式。普列汉诺夫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每一个民族的气质,都是在某些为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艺术特色。”俄罗斯不仅有美丽和灿烂的一面,也有阴湿、寒冷的北方气候特点,这使得拉赫感受到生存的艰辛和抑郁的生活。斯特拉文斯基说:“柴可夫斯基是最俄罗斯的。能在他身后继续保持这种风格的当属拉赫玛尼诺夫。”俄罗斯艺术独特的深沉忧郁在拉赫身上自然体现,不加任何虚伪。俄国音乐理论家鲍里斯·阿萨菲耶夫说:“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最出色、最值得称赞的,莫过于那如歌婉转的旋律。”拉赫常在旋律下行中使用半音和二度级进表现痛苦的情感性质,并进行反复的回旋扭转,形成非常鲜明的中心音反复盘旋的向心旋转法。在《悲歌》中的旋律几乎每小节的正拍都是前一个音的延留音,以坠落般下行级进方式辗转的走走停停,就好似难过时一吸一顿地哭泣或抽泣,左手主要是以连绵不断的琶音贯穿于旋律中,犹如只身一人在俄罗斯那一望无际的苍茫大地上,无人问津。 三、《悲歌》中的“悲歌”
在作品《悲歌》中拉赫使用狭窄的音区旋律来突出悲叹的抑制性。乐曲的第一段是由左手跨三个八度如大海波浪般的琶音伴奏型开场,(1-9小节)如海洋般沉重宽广,单纯严密地缓慢渗透前行,与右手的下行音阶式深沉委婉、忧郁动人如歌的旋律主题一起传达出一种深邃而难以言喻的情感。
中段转为Piu vivo(富有生机的、充满活力的),旋律转向左手大提琴般浓厚的音色,调性上是明朗有魅力的降G大调,心情仿佛雨后看见彩虹般的温暖阳光,海洋中偶尔出现雪白的浪花,伴有蝴蝶飞舞之感,一切源自于内心光明的渴望。(41-52小节)快活而富有生机的旋律在左手双音和弦的伴奏下,声音不断扩大化,这种希望变成无助,激越的情绪也随之加强,当理想与现实冲突到不可调和时,他尖锐而繁杂的心里冲撞引起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到了全曲的高潮,以无比强烈的的激情来代表内心的渴盼,这种激情,如同随着飓风肆意地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70-83小节)终究激烈的内心斗争将要结束,平静中只有倾诉的渴望,却又不知道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第三段(84-94小节)是再现主题,力度相对于第一段来说更加的轻柔,速度也更为的缓慢,伤痛已远,仿佛已对世界不报希望只是留下最后的话。
结尾处的和弦强奏(103-106小节),表现出了拉赫内心悲伤的痕迹,流露出当时社会一种令人窒息的、颓丧的灾难气氛,谱写出那心灵死亡般的哀怨的音调——“悲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结语
拉赫将心灵感受到的音乐谱写下来,以音乐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在他的音乐中,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俄罗斯冰天雪地带来的孤寂,小调抑郁惆怅而伤感;主题重复回旋而扭转;音色低沉灰暗而浓烈;速度庄严肃穆而迂缓,这些无一不证明了拉赫将内心各种情感用音乐表现出来。还有那一致的呼吸和动作;坚硬而富有弹性的指尖;绵延缓慢的步伐;以及伴奏和旋律的不断推进使音乐有了生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589bc2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