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溪波动菱花乱 黄叶林疏鸟梦轻》,欢迎阅读!
清溪波动菱花乱 黄叶林疏鸟梦轻
“春,女悲;秋,士悲。”(《毛诗正义》)秋天的凄严衰残易于触发寒士的情思,引起他们一种永恒的遗憾。而郁达夫却是恋秋的,他饱含深情,把秋天当作了知己,在寂静无人之时倾诉着自己的心曲,彼此之间达到了完美交融的境界。
因为对秋天有着一种真切的感受、独特的情怀,郁达夫创作了许多写及秋天的文质兼美的散文,如《立秋的夜》《雁荡山的秋月》《半日的游程》《感伤的行旅》等;吟咏秋景的诗歌也有数十首,如《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乘车赴东京过天龙川桥》《村居》等;另外,他的许多部有名的小说,如《沉沦》《迟桂花》《秋柳》等也是以秋天为背景的。
郁达夫是一位驾驭语言的天才,他善于选取秋天有代表性又很有诗意的物象来表现,并用他敏锐的感觉对秋天特有的声色作了细致入微的体察。如在他的美文《故都的秋》中写道:“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他选用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腰上的牵牛花、槐花的落蕊,只用数笔勾勒,便将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秋天枫叶似火,大雁南飞,一般人都从这些意象入手。但郁达夫却另辟蹊径,请看他的小说《感伤的行旅》中一个文辞精美的句段:“车窗外的秋色,已经到了烂熟将残的时候了。而将这秋色秋风的颓废末级,最明显地表现出来的,要算浅水滩头的芦花丛薮和沿流在摇映着的柳色的鹅黄。当然杞树、枫树、桕树的红叶,也一律的在透露残秋的消息,可是绿叶层中的红霞一抹,即在春天的二月,只教你向树林里去栽几株一丈红花,也就可以酿成此景的。……所以我说,表现这大江南岸的残秋的颜色,不是枫林的红艳和残叶的青葱,却是芦花的丰白与岸柳的髡黄。”郁达夫钟爱秋天的芦花、岸柳,信手拈来,不经意间形成了清丽脱俗的意境。
郁达夫也是位诗人气质的作家,柔弱多情的个性,促使他把诗人的灵感赋予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在文中,片片落红,绵绵飞絮,一轮斜阳等均以纤细柔弱、慵懒迷离的形象出现,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渗透了郁达夫最独特的个性因素的结果。如“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它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从南方吹来的微风,同醒酒的琼浆一般,带着一种香气,一阵阵的拂上面来。” “那枝小草还是颠摇不已,一阵带着紫罗兰气息的和风,温微微的喷到他那苍白的脸上来。”(《沉沦》)这里的和风、皎日等都显得那么娇媚无力,轻柔慵缓,我们不难看出郁达夫温柔细腻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也正因为郁达夫是一个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才能有此独特的体验,他深得古代写景抒情之作的神髓。在描绘细微物象的时候,郁达夫也极注意色彩的搭配,以增强物象的形状美和神态美。如上面
例子所提及的“碧海青天”“青葱的残叶”“丰白的芦花”“髡黄的岸柳”,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作者信笔而来的点缀,其实作者对色彩的选配是颇具匠心的,这些画面选用的大多是冷色,如“青”“蓝”“白”等,表现出一种幽倩婉细之美。
《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即把真景物、真感情看作“有境界”的先决条件。郁达夫笔下的秋景,景美,情真,处处渗透出作者的自我意识,故能深深打动人。郁达夫借秋景的描写,自觉地反映自我的情感、理想、幽趣、欲念等主观感受。笔者认为郁达夫具有浪漫倾向,对生活饱含热情,所以在他含蓄凝练的文字中透出一份闲雅舒适,特别是在他的写景记游作品中。请看1917年9月写的《车过临平》:
清溪波动菱花乱,黄叶林疏鸟梦轻。
又是一年秋气味,稻香风里过临平。
清溪泛波,菱花摇曳,树叶微黄疏落,鸟梦轻盈舒爽。在这种闲雅、舒缓的秋意中,不难看出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
但郁达夫也有着忧郁感伤的个性,有着屈子般忧国忧民的情愫,所以有时在对秋景的描绘中也深深地透露出哀婉凄迷,这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里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如“户外的萧索的秋雨,愈下愈大了。檐漏的滴声,好像送葬者的眼泪,尽在嗒啦嗒啦的滴……时有一阵凉风吹来,后面窗外的一株梧桐树,被风摇撼,就淅淅沥沥的一阵枝上积雨的水滴来。”(《离散之前》)郁达夫借用这种凄风冷雨的环境,表现了自己为朋友们各奔前程而黯然神伤,这说明社会的黑暗在郁达夫心头留下了忧郁的阴影。
可以这么说,没有对秋天执著的偏爱,没有对秋天真切的体验,郁达夫是写不出如此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文句的。毕竟郁达夫是一个爱国志士,他深情地注视着他的祖国和人民,无限地热爱着这一片养育他的土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b9d27038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