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欢迎阅读!
心理学 一.选择题
1. 1903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裴斯泰洛齐把“遵从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付诸实践,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3. 欧文1916年在苏格兰设立“性格形成新学园”。 4. 福禄贝尔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 5. 列昂节夫认为人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环状结构。
6. 维特罗克的学习生成模式包括了四个主要成分,生成、动机、注意、先前经验。 7.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创始人是苛勒。 8. 认知地图是托尔曼提出的。
9. 20世纪下半叶人本主义动摇了行为主义的地位。
10.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说的不满,在美国兴起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谓的第三支势力。 11. 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1)习惯化(2)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 12. 皮亚杰认为象征性表现主要为模仿和游戏。
13.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与断续行动做技能。
14.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动作技能与开放型动作技能。 15. 每一个概念都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名称(2)例证(3)属性(4)定义 16. 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两种理论:特征说和原型说。 17.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1)派生下位学习模式(2)相关的下位学习模式。 18. 幼儿概念水平的检测方法:(1)分类法(2)排除法(3)解释法(4)守恒法
19. 儿童发展的前阶段(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2)自我对羞怯、疑虑(3)主动性对内疚(4)勤奋对自卑 20. 观察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替代性学习=模仿
学习)
21. 皮亚杰概括出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第三阶段自律道德
阶段
22.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1)高创造性者稀有中上的智力(2)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创造性(3)低智力者
创造性必低。
23. 华莱士认为创造活动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24. 心理学家对认知风格在创造力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思考
型——冲动型认知风格的探讨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
25. 托兰斯创造性测验,第一套关于言语 第二套关于图画 第三套关于听觉形象
26. 开展幼儿教育活动通常采用集体活动组织形式、小组活动组织形式、个别活动组织形式三种教育组织形式。 27. 戴维斯提出了学习系统设计思想。
28. 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的综合课程取向——主题教育活动。 29.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2)心理学基础(3)社会学基础
30. 指令性的教育活动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典型特征,而指向性的教育活动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趋势。 31. 不宜过多地运用纯言语的接受学习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发现学习为主。 32. 个性化教育存在着两种不同倾向的指导原理,即掌握学习原理和继续进步原理。 33. 教育活动情境分成认知型、行为型、能力型等三种。 34. 调节教育活动情境的两个方面:(1)调整物质情境(2)调节教育活动情境气氛
35. 符号互动论,又称符号互动主义,成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乔治·赫伯特·米德 36. 依据施动行为及反馈行为的实现方式可以区分为言语型师幼互动与非言语型师幼互动 37. 师幼互动的频次与时间是影响师幼关系形成的两个主要外部特征。 38. 师幼互动行为的主要内容是传授固有知识技能、维护既存规则规范 39. 师幼互动主体的主导行为是高控制、高约束对高服从、高依赖。 40. 应激典型的三个阶段:(1)警觉阶段(2)抵抗阶段(3)衰竭阶段 41. 提出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是格思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是皮亚杰
42. 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采用一系列两难推理故事。
43. 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动作的定向、动作的模仿、动作的整合、动作的熟练的四个阶段。
44. 幼儿创造性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评定法、作品分析法、测验法。
45. 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起直接指导作用的设计模式有递进式、放射式、立体式、网络式。 46. 创设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遵循主动性、效用性、特殊性、安全性等基本原则。 47. 良性家庭一般具有稳定性、凝聚性、适应性、支持性、强调性特征。 48. 亲子互动一般可划分为爱的基础、成长的喜悦、健全的教育等三个层次。
论述题:
1.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的作用学习理论
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一种操作反应,然后在受到强化,从而使受强化的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有两种习得性行为:一种是应答性行为,通过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方式习得;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通过操作式条件反射获得。斯金纳有进一步提出两种学习:一种是应答性条件作用学习;另一种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
斯金纳提出了其学习理论的核心部分——强化原理。一般来说,提高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最佳强化安排方式时,在学习者学习某一行为的最初时使用连续强化安排,然后使用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使用变化比例强化安排。
斯金纳用教学机器把教学内容编制成直线性的程序,该程序首先将材料分成一个个有逻辑关系的小单元,一次呈现给学生,供他们学习。每个单元学完后,就呈现一些测试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做对了,教学机器就主动呈现下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如果出现错误,则要返回到先前学过的内容,重新进行学习。这种利用教学机器所进行的教学就称为“程序教学”。
虽然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思想观点上存在一些错误,但是他的强化性教学的观点和方法、操作技能培养和训练的方法以及程序教学的设计等对教学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2. 布鲁纳的知识结构
布鲁纳是美国研究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的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该理论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的学习就是一个人在头脑中将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某种意义的结构,简而言之,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新知识的习得;(2)就知识的转换(3)知识的评价。
布鲁纳既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识过程,也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因此,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又被称为“知识发现说”。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布鲁纳把课堂教学方式分为讲解式教学和假设式教学,而且明确指出,后一种方式比前一种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理解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对指导教学实践是有参考价值的。布鲁纳过分夸大“发现法”的学习,片面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否定学科基本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主张教师可任意设计、编订教材和教学计划,这些极端、片面的做法不可取。
3. 结合实际,试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致力于有意义言语材料的学习和保持的研究。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又称“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根据学习的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省两种的名词解释)。奥苏伯尔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导致了三种形式的学习,即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有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识结构为基础。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3个,即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和原有知识本身的稳定性。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发挥三者作用,促进学习的有效迁移,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省其名词解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994975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