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匈奴-赏析

2022-09-16 07:0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踏匈奴-赏析》,欢迎阅读!
匈奴,赏析,马踏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雕塑艺术是最理想的艺术它是物质材料与精神内容的和谐统一,雕塑所用的材料多于绘画,而传达的内容又吝啬于绘画,其美学基调也不像绘画那样,精神内容溢出物质形式,而是两者高度契合,雕塑作品显示着材料媒介本身的质地感,

马踏匈奴》是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在我国汉代的雕塑艺术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刘彻下令为他的爱将霍去病建造一座形似祁连山的陵墓,并在陵墓四周列置十余件石雕作品,可惜的是,霍去病去病却未去病,这位骁勇善战的骠骑大将军年仅24岁便不幸病逝,武帝深为悼惜,特赐陪葬茂陵,以表彰他抗敌卫国的不朽功勋。如今,相伴他的是巍巍祁连,和一组夺人心魄的石雕。其中《马踏匈奴》是几件石雕中最具代表的一具.

《马踏匈奴》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举世罕见的中国早期雕刻的代表,

这是一件纪念碑性质的圆雕,长190厘米,高168厘米。

在整体上,雕像庄重威武,与武帝时期大汉王朝国富兵强的恢弘气度相一致,展示了一代名将抗击匈奴、捍卫国家统一的胜利者的豪迈姿态。

雕像的主体形象是一匹具有烈气英风的战马。它惊目如电,振翼云霄,蹄踏山摇。看到它,令人想起汉人的《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这的确是一匹令匈奴心寒胆颤的天马,更是抗匈名将霍去病的象征。

-----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马踏匈奴》均以花岗岩雕成,以动物形象为主,烘托出霍去病生前战斗生涯的艰苦。不仅因为它年代久远,更重要的在于它打破了汉代以前旧的雕刻模式,建立了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纪念碑雕刻风格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作品以其简洁的造型,粗犷的风格,宏大的气势,不仅寄托了对英雄的歌颂和哀思,也反映了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汉朝统治阶级那生机勃勃的精神面貌。《马踏匈奴》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后世陵墓雕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汉代以后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之作。

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艺术家的动静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汉帝国的强盛而不可撼。艺术家用一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马征战的丰功伟绩。战马骠悍、雄壮、镇定自如,巍然挺立。与之对比的是,昔日穷凶极恶的匈奴此时仰首朝天,蜷缩在马腹之下,虽已狼狈不堪,仍然凶相毕露,面目狰狞,手持弓箭,企图垂死挣扎。作品通过简要、准确地雕琢,尤其是在马的腿、股、头和颈部凿刻了较深的阴线,使勇敢而忠实的战马跃然而出,又好像纪念碑一般持重圆浑。这一作品把圆雕、浮雕、线雕等传统手法结合一体,既自由又凝练,既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又富于雕刻艺术美。

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雕塑的外轮廓准确有力,形象生动传神,刀法朴实明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

-----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群雕中没有出现霍去病的形象,却更加强了象征性和纪念意义。战马既警惕又安详,既善良又含讽刺的神情,似乎在讥笑被踩的失败者;仰卧马下挣扎的武夫露出绝望的神情,反衬出马的英雄气概, 构图别具匠心, 造型特征鲜明。马的腿粗而坚实,犹如四根巨大石柱,与马身浑然一体,构成永久性的柱石建筑感。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也使它具备了浪漫的特色,使观者联想的领域更加开阔。

感悟: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古代雕塑也充满了写意传神的特点,认真追究起来,很少有像古希腊作品那样符合现实中的真实标准的。它不习惯于玩雕塑作品的表面和细部,更喜欢那种由外在形象所引出的感觉、意境,引发出一连串遐想的空间,把人们引向一个艺术世界。

《马踏匈奴》再一次体验到中国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那马虽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种灵动之势,那浅浅地雕刻的几笔就是马腿,它与马的上身连成一体,多余的没有雕空的石料根本不存在,有的是一个完整的马的形象。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97ddc9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f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