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短时突击考博专业课》,欢迎阅读!
外教一对一 http://www.yangjiajiao.com
如何短时突击考博专业课
准备好了资料,就开始进入突击复习阶段了。
(一) 如何详略得当地复习
在复习阶段,由于时间有限,不同的资料应给予不同的时间权重。
对于第一类基本参考书,熟读即可,不用死记硬背。一般考博试题不会直接从这类基本参考书上出题,更不会直接考察这里面的知识点。基本参考书有助于帮你梳理逻辑性和答题的角度。在考试之前,对基本参考书的目录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可以顺着目录把全书的架构过一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知识结构图。
有了这个图谱,就能增加在答题现场对整体知识和某部分知识的临时调用的熟练程度。因为答题是与时间的赛跑,你调用脑海中储备知识的速度越快,就越有利于更好地将你的思考整理成更流畅、合理的文字呈现于纸面上。比方说看到某个题干,脑海中能够快速意识到这是与哪一部分有关的内容,或者与哪种理论有关的问题。
人文社科论述题的答题内容必有一些水分,也就是用来充实纸面内容的准确无比的“废话”。基本参考书能有助于这部分文字的发挥。但如果有些学科涉及研究方法的考试科目,则研究方法这部分需要精读甚至记住了。因为方法的考察不同于理论,方法是有严谨的体系和操作步骤的,容不得个人发挥,可能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了。备考的学生最为熟悉的应该就是第一类基本参考书,因为很多人硕士备考的时候可能用的就是这些参考书,因此这是一个重拾熟悉内容的一个过程。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如果整体时间是10,此部分花费2.5即可。
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可以概括总结为:目录+知识结构图复习法。
第二类是扩展参考书,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这里面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导师组导师的代表作,一类是导师主编、多人合著的课题结项成果。对于这两类图书,复习的策略也应不同。导师的代表作,应该给予全书熟读,同时,对全书观点做到了熟于心。
要知道,人文社科,对任何一个博导来说,原创性的思想都不可能太多,体现在著作上可能就那么一两本。那么,这个导师出的题,必然与他最核心的研究思想有关。你在答题的时候,多少都能从他的代表性著作中找到一些答案。当然,对于代表性著作,也应总结,全书主要观点是什么,有哪些支撑性观点,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全书提出了哪些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如何运用到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到最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把整本书概括下来,大概有几千字到上万字足矣。这几千字就是你在经过熟读消化提炼后为我所有,化为自身理解的干货。这些干货对于答题绝对是有很大帮助的。这几千字的干货,是全书的精华版。后期复习冲刺的时候,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只看干货版。
对于第二类课题结项类著作(此类著作近年来越来越多),可以只看结论部分。这类著作的普遍特点是水平不高,拼凑痕迹严重,不同章节之间水平差异较大。这类书可以迅速浏览全书,在结论部分,一般是全书导言、第一章或者最后一章,给予重点关注。记住这本书的结论即可。当两类书都看完的时候,你基本能对这个学院导师的整体思想脉络和学术研究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了。如果整体时间是10,这部分可能要花费4。
以复习某高校导师的专著为例(出于保护隐私,书名隐去),这本2012年出版的专著,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能够入选成果文库的书都是学术分量非常重的。我们在复习时,首先第一遍是快速阅读全书,对全书概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二遍是研究全书的结构,看看全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个核心的扩展论点有哪些,与哪些方面的问题有关联。第二遍的时候,可以将全书提炼出一个简短的观点总结和干货提炼。
文章来源:www.yangjiajiao.com
外教一对一 http://www.yangjiajiao.com
我们可以概括说,作者在研究西方意识形态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立场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社会学意识形态研究这一重大的时代课题。全书从意识形态的内涵界定和分类入手,第一章和第二章应为全书重点,着重论述了意识形态的分类和分化,并提出了感性意识形态这一重要概念。为什么确定一二章是重点呢?这可以和作者发表的有关论文去比对。经过搜索中国知网,我们发现,作者论述发表了数篇文章都涉及到意识形态的理论形式与感性形式,则可以确定本书第一章和第二章应该是个重点。
同时,任何书的导论都应该给予重视,这本书的导论也不例外。该书其余几章可作为知识性阅读,这部分可以帮助扩展答题思路。比如第五章的标题是“中国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那么我们遇到类似主题,则可以关联到意识形态的答题角度去进行分析,再如第三章标题为“分化中的发展信念与秩序认同”,那么在遇到诸如社会分化或者社会认同的题目中,可以从意识形态角度切入去谈。也就是说,除了搞清楚全书的核心观点以外,全书提出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概念还能用于哪些方面和维度的分析,在这些方面意识形态理论是如何提出观察和解释的。
复习这部分的时候,可以自己写一份材料,大概把全书的中心思想、核心观点、支撑分析和实际应用等综合到一起,类似一个小的读书笔记,或者是干货版。在考前一个周,可以只看这份总结性材料即可。
这部分的复习方法可以概括总结为:观点提炼+干货总结法。
第三类是导师组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都是某导师最新的研究心得。当然,没必要背诵所有导师组最近3年的文章。非C刊基本可以不看。C刊文章,一定要熟读,对于观点起码应记住标题层级上的内容。因为这些标题基本都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的知识点和主要观点。有些文章自身就有可能是一个论述题的答案!C刊文章应用有色笔标出重点,反复学习,做到背诵熟练。第三类文章和第二类扩展参考书可能有很多重复内容,尤其是概念、名词和理论观点。这些叠加出现的概念和观点一定要吃透。万变不离其宗,一个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观点不会是洋洋洒洒的,通过第二类和第三类资料,基本能够抓住其研究精髓。
还是以上述导师为例。我们检索了自2012年以来,他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一共大概13篇。其中,下载次数和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共下载2191次,引用61次。这应该是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最重要的一篇学术论文。从这样的论文中出题的可能性非常大,事实证明,2013年考博试题确实有一道题就来自于这篇文章。第二重要的文章下载777次,引用21次。第三重要的文章下载1349次,引用13次。这三篇文章建议熟读甚至背诵,这三篇文章基本能够反映作者近5年以来的学术思考,作者提出的三个关键词,几乎体现在每一篇论文当中。而这三者都与作者提出的核心的理论观点息息相关。从目前发表的13篇学术文章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这些论文都与上述专著有直接关系,都是从这本书生发或者引申出来的论题。因此,在复习这些期刊文章的时候,可以与专著结合起来。
本部分的复习建议,在通读学术论文的基础上,通过关键词提纲挈领,把有关内容重新排列组合。例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把该教授发表的13篇期刊论文按照5个关键词进行分类汇总,总结出在每一个维度上,都有哪些研究观点和判断。
我刚才仅以一个导师的研究专著和论文作为例子,在实际备考中,对每一位导师都应该按照这个方法来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和提炼,将导师的学术成果变为己有,通过专著干货版和论文的关键词版串联起导师的学术研究成果。
这部分的复习方法可以概括总结为:关键词提取法。
第四类是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主要是为了获得现场感,尤其是与你所报考的科目一致的课堂笔记。以社会学为例,两门考试科目分别为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课堂笔记的复习方法就是通读一遍即可,因为课堂笔记的内容来自于上课讲授的学科或者某一领域的基础化知识,能够直接成为考题的可能性不大。但课堂笔记可能在字里行间能窥探出讲课者细微而真实的学术变化。在复习课堂笔记的过程中,注意与第二类和第三类复习资料的比对,如果笔记中有一些新的内容,则应给予重点关注,如果没有,则熟读即可。
这部分的复习方法可以概括总结为:熟读辨异法。
文章来源:www.yangjiajiao.com
外教一对一 http://www.yangjiajiao.com
第五类是考试真题。真题属于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条件具备,可以找最近3年的真题来看看。真题拿到后,要认真研究,看看真题考察的内容都落在哪个复习资料类别上。每一道真题都属于哪个方向、哪个范畴和哪个具体研究成果。
这部分的复习方法可以概括总结为:研判预测法。
(二) 找一个在校博士作为咨询和学习对象
这个无需赘言,估计是考博的人最常用的一招。找在校博士要么可以通过同学,要么通过校友,建立联系应不难。这些考取上的博士,必定有各自的备考经验和考试材料,只要他们愿意分享,对你的备考必定是有帮助的。当然,通过学术中国的“考博圈”来找,可能更容易些。对结成对子的在校生,必须拿出真诚的求助态度和学习态度,不定期向对方提出一些学术问题和了解学院专业的学术动态,让对方觉得有存在感和被重视的感觉。大部分博士还是非常愿意分享自身经验的。
(三) 估题和押题
这个问题看似神秘,却是有一定道理的。有考试就有应试。押题这个事情,大家都不陌生。从古代的秀才赶考到现在的高中高考,押题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因大部分高校都是博士导师组集体命题,就是说雨露均沾,每个导师出一道题,或者重要的几位导师出题。每个出题的导师所出的考题,大致不会偏离其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当下的研究课题的。有的高校在招生简章中,会列出来某导师目前两年正在从事的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或者其他项目,那他的考题很有可能由此而来或者与此有关。一个搞社会组织研究的人,不大可能出一个人类学的考题;一个做定量数据研究的人,也不大可能出一个定性研究的题目。这是押题具备可行性的一个前提条件。
那么如何押题呢?第一就是看招生简章里每个导师手里的课题内容,如果有的学校没有标出来,则可以去教育部网站查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的公示,985高校博导一般都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或者是重大课题,或者是一般项目,下载表格一看便知。由此可以确定该导师这几年的研究重点和研究问题在哪里,再结合该导师的研究方向,这样就可以估计一下导师有可能出什么题。当然,这个估计也应该是估一个比较宽泛的题目。一旦确定了题目,就可以结合导师的代表性著作和C刊文章来组织答案。
导师组所有导师如法炮制。对于近两年确实查不到有课题的老师,则可以根据其C刊的发表情况来确定他有可能的出题范畴。按照以上办法,逐一确定每一位导师的押题题目和答案。这样,基本需要押8-10道题目。实话实说,我按照这个方法,押中了当年的两道题。
当然,这一点不是必须要做的,其实是个投机取巧的思路。对于我这样复习时间实在有限的人来说,是迫不得已的办法。我能押中两道题,或许是因为我运气好。但这里面仔细一想,确实也是有一定科学性的。任何一个大学要招博士,都是希望这个博士入学后能够对本校本学科的发展带来正向作用,那就必然要求该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旨趣符合学校的学科发展要求。考博出题的时候,这种思路会不自觉贯彻到对试题的命题当中。也就意味着,导师组想通过考博,来找到“我的人”。
对任何人来说,当你做出考博决定,当你开始备考复习,都注定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复习过程。博士不是为了学习更多知识,而是为了获得科研能力。博士考试,一定程度上也是考察你是否具备在未来进行科研的能力。然而作为一项考试,它必定还是有些技巧性的东西在里面。它是道和术相结合的东西,“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术”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今天的分享,更多是术的方面,道的方面只能靠诸位自己体悟了。然后由于距离我考博也有几年了,我的回顾和总结可能也不全面。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其他场合再交流。
文章来源:www.yangjiajiao.co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8afd2a28ea81c759f5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