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欢迎阅读!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计算机)就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国外的CAI教学开展得也非常迅速,特别是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1.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2.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3.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模式显露出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教学环节繁杂,教学目标多而缺乏个性,有的教师为了用媒体而用媒体,营造的信息技术环境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而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许多课题组正在涉足这一领域但并没有创新性的研究。
关于“和美课堂”的研究,21世纪初期,在大力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四川、浙江、江苏、广东等省的中小学提出了“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其中四川省双流县中和小学对和美教育的理论进行了科学的提炼,他们认为:和美教育是追求和谐,崇尚完美的教育。“和”有“和睦、和谐”之意。 主要包括:和乐(教育氛围)、和谐(发展目标)、和平(核心内容);“美”有美丽、美好、完美之意。主要包括:美德、美智、美体。2010年我校也确立了“和美教育”办学理念,我们认为:和美教育是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知真爱为学生奠基和美人生的教育。我们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顺天性、尊差异、求和美、常宽容,要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使儿童的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难看出这些研究大多是侧重于理论研究 ,而对和美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很稀缺。
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1.选题的意义。
构建和美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当前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本课题
的研究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长期以来,制约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缺失教育教学的和谐性,而根源在于学校习惯于传统的、陈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本课题旨在研究影响教学过程中有效互动、和谐共生的因素,对其归因加以系统分析总结,同时吸收实施新课程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谐调各种因素,构建一种可能对课堂教学具有适应性和融通性的教学策略和模式,并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优化和整合,不断反思、评价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我们选择这种研究方向,是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和美教育及教学策略论在学科教学理论的延伸和发展,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也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2.研究价值:
1.此课题的研究,将使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观、课堂观、学生观,通过对学科美和教学过程美的挖掘和创造,使我们的课堂流淌出灵动、美感和情趣,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创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和美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会丰富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提供范例和理论研究基础。同时还能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其教学水平。 三、研究目标
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和美教育理论的引领下,提炼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和美课堂教学规则,丰富和美课堂文化内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和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的生命活动过程,师生的信息素养,审美情趣得到较好培养,让学生在和美课堂教学中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以后在和谐社会发展中发挥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 四、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环境下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流程。 2.信息技术环境下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与策略。 3.信息技术环境下和美课堂教学的评价量表。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把信息技术、新课程理论、“和美”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把教学过程演绎成审美欣赏活动,就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相互补充,从而达到高质量轻负担的理想化的教学效果。本课题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有:
1.信息技术环境:指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学习环境。
2.和美课堂:指一种“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的课堂。每个人受到一样尊重和关爱,每个人一样有学习、探索、创新的条件和机会,每个人一样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师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发展。每个人情意的投入度和智力活动的紧张度适宜。
3.和美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和美教育思想和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课堂教学过程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其基本结构流程是:设境激趣——探索体验——交流提高——模拟创新。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我们将着眼点落在课堂教学上,追求课堂模式和课堂有效性的和谐统一,以大量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探索如何挖掘课程和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审美化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方法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在有效互动、共振谐调中,达成多元目标,教师在互动生成的教学活动中生长出教育智慧的教学模式。
六、研究思路
七、课题组通过查阅、参考有关文献,界定有关术语,理清核心概念,了解相关研究动态,学习和借鉴已有的和美教育研究成果,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促进理性思维和
实践思维的互动、互补。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总结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归因、低效甚至无效互动方式及其归因,同时吸收实施新课程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一种对小学课堂教学具有适应性和融通性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优化和整合,不断反思、评价教学效果,及时总结,希望形成理论化、物化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同伴合作和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4)调查法:通过对实验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新课程课堂的一些元素变化的基本情况,对跟踪个案进行跟踪调查。
(5)总结提高法: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践经验的理性分析与反思,为构建有效互动、和谐共生的理论提供有力的支撑。
八、技术路线
九、实验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2012.3—2012.6)
(1)进行开题论证,制定并不断修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文献 考察 资料 分析
模式方法 策略
经验
理论 研究
总结
实验 研究
调查研究 行动研究
研究 成果
成果 推广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3)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制订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4)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二)实践探索阶段(2012.7—2014.8)
(1)加大投入,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物化环境。
(2)通过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尝试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 (3)不定期召开教学沙龙,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
(4)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5)对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6)在研究后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再次的评估,以做比较。 (三)总结阶段(2014.9—2015.3)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或和美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4675bee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