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认知心理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中国传统认知活动》,欢迎阅读!
《从认知心理角度探讨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中
国传统认知活动》
摘要:本文尝试运用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传统文化符号在影视中的运用进行学理分析,并认为中国现代电影的创新关键之一在于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深层挖掘、全方位借鉴和创造性的应用,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的认知价值体现 电影中符号元素的认知是一个包括联想在内的复杂过程,不仅有选择、过滤、提取、加工,也有历史文化,情趣审美的参与,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电影中运用的审美价值体现 电影的拍摄必须从观众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技术与艺术的追求中,创作出生动的影视形象,凝练出美的情感因素,从而满足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
认知心理学将产生认知过程看成是由信息的获得、编码储存、提取和使用等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信息加工过程。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具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式。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信息的编码,电影中的使用的符号元素,桥段结构转换成不同的在个体心理上的表现形式。从而加深电影给我们带来的强烈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共鸣。从本质上讲,电影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就是人类的情感互动。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心理认知从而获得趋同的阶段过程。在情节设置过程中,导演常常采用隐喻的符号来暗示或揭露情节的发展或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同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中,西方人越来越多的想去了解中国。东方民族的各种视觉符号在现代电影中受到热烈追捧,尽管不同的传统文化符号在影视中的作用和形式不尽相同,但其文化精神内涵、审美思想却又互相融通,中国这些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也成为现代电影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中国现代电影走向世界进入世界影坛异质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尝试运用符号学、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传统文化符号在影视中的运用进行学理分析,并认为中国现代电影的创新关键之一在于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深层挖掘、全方位借鉴和创造性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的认知价值体现 电影中符号元素的认知是一个包括联想在内的复杂过程,不仅有选择、过滤、提取、加工,也有历史文化,情趣审美的参与。在讨论电影符号的认知价值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考察与研究,是否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是否会出现认知错觉;是否具有大众认知;是否使故事趋向越来越清晰和明确等等。 从传统符号的选用到故事桥段的设置,从形态要素的象征到信息传达的意义,从功能目的到情感的注入,实际上就是通过所设定的符号的认知心理语言让观众更好的体会导演的意图,理解电影故事的发展趋向,从而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 我们以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为例,影片准确的加入了中国的传统符号元素,并成功的传达了符号元素的认知价值。 香港导演徐克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凭借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强势回归,天马星空的想象,叹为观止的魔幻场景,目不暇接的特效镜头让观众享受了一回视觉盛宴领略了一番情感纠结。而这其中最巧妙的情节架构之一,
.
就是梅花鹿符号的出现,众所周知鹿是一种极具东方风味的符号,在传统故事中,它常常是以通灵者的身份出现的,可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神的本位表现形式,是神权与皇权的象征。 当梅花鹿作为“国师”的符号形象出现时,徐克就已经在观众与创作者之间架构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观众凭借自己对于符号元素的潜意识心理认知,并通过表象的故事情节的描述,实现了1+1大于2的认知价值。当鹿的跃起、攻击到落地的这一系列的动作完成时,也暗示了狄仁杰不惧皇权、探究真源的英雄主义本体情节。 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电影中的运用的认知价值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一方面从导演到观众可以更好的进行认知的交流,完成导演所设定的情感诉求;另一方面,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起了推广作用,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中国传统符号在现代电影中运用的审美价值体现 电影的拍摄必须从观众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技术与艺术的追求中,创作出生动的影视形象,凝练出美的情感因素,从而满足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这种审美心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个体审美的多种因素,又有社会审美心理的多方面沉淀,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升华。 电影《花样年华》是一个关于婚外情的故事,讲述一男一女在越轨行为与意识上的挣扎和游移。而多年后,当我们想起这部电影时,脑海中唯一清晰可见的记忆也许只是女主角苏丽珍摇弋生姿23件旗袍,甚至,是旗袍装裹下的体态。所以唯美永恒。人们对旗袍的记忆,也是人们对美永恒无限追求的结果。王家卫是擅于运用符号的导演,比如说《春光乍泄》里的伊瓜苏,《重庆森林》里的663,当然还有《花样年华》里的旗袍。旗袍这个符号的成功运用好像让人们一下子都移了魂,回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也满足了人们对那个年代的风物景观和情感模式无限的依恋与沉溺。它甚至激发了新的审美热潮,在各种场合,只要有中国人在,你就不难看到被称为“Chinese dress”的旗袍的影子。 但值得指出的是美的形式法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事物与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一味的模仿甚至抄袭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 结语 梅特希约特指出“只有当我们自己的特色展现时,我们才可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归根到底要体现在民族文化上,虽然各个民族有其不同的信仰、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但电影作为一种审美艺术、情感艺术,只要能把握全人类共通的情感,就一定能够跨越民族文化差异,在不同肤色人种、地域和信仰的观念,建构一座互相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项目编号:52WM45。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索尔索著,黄希庭译.认知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2]曹亚丽.试析产品外观设计的认知心理功能[J].包装设计,2006. (作者简介:于 方(1980-),女,天津人,文学硕士,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302ba66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