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稿

2022-04-15 16:36: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赤壁赋说课稿》,欢迎阅读!
赤壁


《赤壁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高一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承《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以及必修①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可以自己读懂一些浅易的文言文。学生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和积累,所以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结合相关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学习古人在山水游记散文中所寄寓的精神。

对于作者苏轼,学生在初中时学过他的一些诗词文章,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作者及其生平经历和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规定:“阅读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根据以上要求和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四、重点难点

我将本课设计为两课时,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前面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了解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其人,并且完成了文言知识点的梳理。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教学重点:研习课文,体会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写作特点。(反复诵读,问题探

究)

因为学生没有类似的人生体验,在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时,学生可能有难度,所以第二课时我将教学难点设定为: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哲理,体会作者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

的情怀。(品读重点,小组讨论)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

把。”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1、诵读法

本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适合诵读。 2、情景教学

播放多媒体视频和朗诵,设置情景,营造氛围,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感情。 3、自主探究法

设置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了






文章的内容。



学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取的学法是:圈点勾画法、诵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

六、教学程序

(一)课前检测:检测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

(二)苏轼作为 “文耀百代,词唱千年,诗传万世,书画俱工”的“魅力全才”,却注定漂泊一生,磨难一生,但又不失豁达、乐观。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黄州可以说是他政治的低谷,也可以说是他才华的巅峰,非常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创作于这一时期。

用《念奴娇 赤壁怀古》视频朗诵导入,意图:从视觉听觉引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渲染氛围,铺垫情感。

(三)设置情境,体会感情:为学生播放鲍国安的朗诵录音,通过朗诵者饱含感情的朗诵,把学生带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四)整体感知,把握情感:学生速读全文,并勾画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乐---然——悲---喜)

意图:课文一共五小节,我首先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让学生总体把握作者的情感变.

(五)层层设问,突破重点

1)第一段写苏子的乐,乐由何来?

2)苏子愀然,缘何而然?客诉悲情,悲自何生? 3)苏轼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意图:在体会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写作特点时,如果开头就进行归纳,学生肯定会感到茫然。所以我设计了三道提示题目,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由学生进行讨论后得出答案。而作者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说的什么理,都由学生根据题目的提示自行归纳。这一环节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设计、注重师生互动的特点。 (六)突破难点

①、分角色朗诵三、四段,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

②、有人认为,文中“主”、“客”实为一体,你怎么看待? ③、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见解,教师评价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结合对作者的了解,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进而学习作者落难但不落魄的旷达乐观的精神。 (七)拓展阅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身处困境之中,不为困境所困,不在逆境中而逆的旷

达胸怀。



(八)作业设计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

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课后第四题:






中国古代有“穷而后工”的说法,苏轼正是在贬谪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名篇。如何看待“穷而后工”这种现象?(从古代文学家中举出例子,写一篇随笔 (九)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重点,一目了然 (十)结束语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

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听苏子一席言谈,我们心中对跨越苦难、不幸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当我们生活中再次遇到不幸时,我们又会如何面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3020cba960590c69ec3763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