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认识

2023-04-21 04:23: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认识》,欢迎阅读!
传承,认识,保护,谈对非
浅谈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认识

作者:陆永萍

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2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社会息息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立足现实,针对不同的非遗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传承机制,营造积极的保护、传承环境,是我们传承民文化的根基,只有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关键词:非遗保护;民族文化制度管理;薪火相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现代文化的多样性大大压缩了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使不少传承困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走向灭失的边缘。《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顺应了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旅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口头文学、环境知识、生产技术、人生仪式、节日庆典、民间信仰、组织制度、技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今天的研究对象,它们是过往生活的凭证,有着历史、地理、民俗、宗教人文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不是文化而是文化,其区别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特点就是依附于特定的民族、群体、区域或个体存在,并流传至今。 (一)提高传承人和相应的专业人员的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他们掌握着祖先创造的精湛技艺和文化传统,他们是中华伟大文明的象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杰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宝库,他们身上承载着祖先创造的文化华,具有天才的个性创造力,保护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是要保护传承人,已被越来越多


的人所认识,由于传承人的声誉和所处的特殊位置,除了要传授特定的文化外,还需传播延续这类文化的意义。

(二)重视教育的传播方式

教育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教育活动也成为支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严重缺乏专业研究队伍,一些教育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开始设立相关专业,开展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教育,为非物质文化产传承和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发挥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桥梁作用。 重视教育,更应该重视教育的传播途径。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应采用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要培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调查、登记、摄像、录音、认定、建档等工作,摸清家底;另一方面,要在本科、专科教育层面大力宣传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因为这一层面的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都将是面对基层和地方的;再次,要对中小学有志教授和传播的教师进行培训,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其再学习,他们是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传承人 (三)保存与建立原生态生存环境

保存和建立原生态生存环境与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是隐含在物质层面之后的宝贵的精神内涵和历史传统,这就离不开它的原生态环境。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制约下,要想完整的保存和建立非物质文化产的原生态生存环境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能是有限的条件内相对的实施,设立生态博物馆提供了这一相对的可能性。

设立生态博物馆只是保护原生态环境的初级阶段,我们的愿望是要在全国或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环境,而这仅仅只是个愿望而已,在科技经济、民众的生文化形态演变的推进下,有些东西是注定要消失的,但随着民众保护意识的增强,那些注定要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顺利地以转型的方式如在博物馆、民俗馆或文化馆层面上采用相对活态的方式加以保存。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文化形态,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中传承是核心是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是: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传承人受相关法律保护。当前,大多活态传承人年事已高,不及把优秀传承人掌握的技术、技艺、技能绝活及时用各种方式存留下来,人亡歌息,人去艺绝,就会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弥补的损失。非物质遗产的濒危性集中表现在传承危机,而解决传承危机的关键是


承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其精粹是与该项目代表性的传承人联结在一起的。对项目传承人的保护也应该是保护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公众保护意识的强弱制约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的总和,而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最精华部分,是各民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值得保护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高民众的素质、得到政府行政官员的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才能和谐开展,传承人才能发挥传承才能。 参考文献:

[1]沈建明.浅谈对非遗保护的认识[M].北京:商业文化出版社,2014. [2]戚安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M].天津:中国民族博览,2013. [3]谢亚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M].北京:文化传媒201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2ec38f4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