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案

2022-10-25 04:15: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说木叶教案》,欢迎阅读!
木叶,教案
《说“木叶”》教案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培养学生筛选课文中的主要信息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3、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点,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树叶”和“木叶”以及“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从而明确“木叶”艺术特征,把握其在古典诗词中的意蕴。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教学方法】

1.以学定教,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2.采用感知、品读鉴赏、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3.点拨法。在关键处,教师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为学生的思考导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材助读】

一、走近读者

林庚(19102006,著名学者,诗人。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19102月出生于北京。他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俞平伯在为《夜》所作的序言中称之为“异军突起”。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夜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弛想》

林庚先生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也有突出的贡献,先后出版了《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中国历代诗歌选》等著作。此外,林庚在楚辞、唐诗研究明清小说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

二、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唐诗综论》一书。作者林庚,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学者。他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从这一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微用语中的差别入手,作者展开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令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的后面,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感情,是诗人精心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在古典诗词中,类似“木叶”这样的意象的事物不在少数,本文作者的分析,促使我们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各位同学,正式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大家复习一个成语叫“一字千金”,相信大家对这个成语的意思非常熟悉了。那“一字千金”是从哪个故事来的呢?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课文情况,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列举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发现问题)

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 ——暗示性。

第一个特征是“它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第二个特征是“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分析问题)

第三部分(7总结。说明诗歌中“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领域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总结全文)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有关“树叶”和“落叶”“木叶”和“落木”的诗句,分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

明确:1)描写“树叶”的诗句有:①“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树与叶之间的形象并不互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着密密层层林荫的联想因此树叶可以简化为叶。

2)描写“木叶”的诗句有: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②“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③“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27d9ab5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