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欢迎阅读!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作者:龙胜平
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7期
龙胜平
云南省丽江市实验学校,云南丽江 674100
摘 要:英语作为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在社会各个领域与行业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英语教学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更是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的黄金期。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不仅能提升初中生英文交流能力,还能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拓宽其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范围,由此可见,英语中的阅读理解,在英语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
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
随着课程标准的创新与改革,当下初中生的教材难度也随之提升,因此,教材难度的提升也成为了目前大多数教师所讨论的话题,虽然教材内容难度的提升,加重了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学习的负担,但是大部分教师还是认为,难度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学习。因此,教师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这种教学压力,转化成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水平的动力,并以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方式,来更好的引导学生,并督促初中生加强对英文阅读理解的重视性。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英文阅读理解学习的兴趣。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工具,用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正式授课前还应做好引导工作,并针对课堂所学内容,预设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专注性,还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例如,在 Saving The Earth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内容剪辑一段视频,将学生带入到视频情境中,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观看课件中的视频内容,并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大体拥有大致的理解与认知。并将班级的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视频观看完成以后,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答案及时回答,哪个小组回答的又快又准确为获胜小组,教师应给予实质性的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对英语阅读的专注度和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出学生对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
2 加强对课堂练习的重视性,优化阅读理解技巧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进行盲目的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技巧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阅读质量。在阅读之前应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阅读的目的,然后再带着问题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当遇到与问题相关联的句子或词组时,应及时进行标记,在通读全文之后,再将所标记的重点内容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此外,对于篇幅较长的阅读内容没有必要进行通篇长读,可以选取略读法对文章内容记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略读期间应加强对首段、末段以及每段首尾句重点阅读。
除此之外,对重点词汇的搜索也是初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在浏览完信息后应快速对问题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并对重点段落与句子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促进阅读有效性的
提升。例如,在教学Amazing Science的课文进行阅读时,首先应引导学生掌握好课文中的问题,其次在浏览课文时明确段落大意,最后掌握好that从句的用法,并带着文中所涉问题进行技巧性阅读。
3 注重对考试技巧的锻炼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对解题技巧与方法的教学,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考试中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做到在考试中找教训、在课堂教学中找技巧、在练习中找问题。随着新课改标准的改革与完善,在初中考试中,阅读理解不仅占比有所上升,难度与长度也有所调整。在平时阅读训练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阅读练习的扩展与扩充,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并从中总结一些答题技巧与答题方式,从而有效促进阅读速度的提升。在实际考试中,如果时间剩余不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根据问题中的单词去文章找寻与之相关联的句子,并加强对首尾句的理解。如果考试时间有剩余,就应该对文章进行精读,对每一项问题与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减少因漏读出现答案偏差的状况。
总而言之,对于初三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来讲,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还应对教学以及学生状况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做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力求教学方式与方法能适应每一位中学生。
参考文献
[1]苟炼.新课程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8(19).
[2]马人平.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9(4):77.
[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1d34e9e09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