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抢购食盐”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内涵

2022-12-08 04:25: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分析“抢购食盐”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内涵》,欢迎阅读!
食盐,抢购,内涵,反映,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析抢购食盐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内涵

作者:李一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7

要:20113月日本核泄漏事故中国部分地区的民众对此次事故巨大惶恐,其集中表现为31617两日的中国抢盐风潮。从在社会学的角度说,这是一次对我国社会形态、社会心理的集中体现。我站在社会学的角度上从社会内涵、民族心理方面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并试图据此对先进中国社会形态、社会心理、人口状况等进行探索。 关键词:抢盐、社会现象

作者简介:李一君,女(1989-),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业,研究方向为影视文学

[中图分类号] C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235-02 2011311日,日本里氏9.0级的地震惊动全球。313日,日本政府公开承认,在大地震中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正在发生泄漏事故

作为与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友邦,我国不可避免地受到核泄漏污染。因而从314起,我国政府不断通过各a种媒介向公众传达微量辐射不会造成危害的讯息,但鲜有响应。与之相反,中国部分地区的公民对此次事故极度惶恐,掀起 31617两日的中国内地抢盐风潮。我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上从社会内涵、民族心理方面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并试图据此对现今中国社会形态、社会心理、人口状况等进行思索。 一、抢盐现象概述

2010315日,互联网上的盛传核辐射污染导致海盐将不可食用放射性物质将危害人体,应服用碘盐以阻断辐射。的消息。从201031619点开始,广东、江西、江苏、浙江、山西、河北、四川等十余省份相继发生居民大规模抢购食用碘盐的现象,甚至一些消费者成箱搬运碘盐,大量囤积。抢盐现象一直持续到318日,各级政府开始公开回应抢盐现象的始由,随后社会上下如梦初醒般地掀起退盐风潮。 二、从抢盐现象反观中国社会

313日日本向全球宣布核泄漏消息至今,韩国、朝鲜、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多国皆检测出国内放射性物质超标,面对放射性元素超标,各国反应不同。但在受核污染的多个国家中,唯独中国发生抢购食盐这样的现象。 1抢盐社会动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国社会学家马尔斯·韦伯认为社会学是理解社会行动的科学社会行动背后必然伴随着人们的动机,因而理解的行为动机就理解的行为,当行为影响到社会其他成员时,就成为社会行动。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关于社会运动动力机制研究的第一个范畴就是需要。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这种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1】由于缺乏必要的应对常识以及对未来危机趋势的不确定性,我国部分省市民众抢购食盐的行为从本质上讲是民众出于对自身未来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的考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原始的本能。这些民众看似疯狂、非理性的举动,实际是在核泄漏阴云笼罩下的广大民众的自觉本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这场声势浩大的抢盐行动归属于韦伯理解社会理论与目标相联系的合理行动,这里所谓的合理,非合于真理,而是合于心理,合于逻辑。 2、人口质量的体现

调查显示,62.4%的被调查者曾经参加抢盐,其中不论是沟通能力有限、消息相对闭塞的乡村同胞还是有机会紧跟大潮的城市平民阶层;甚至是具有良好文化背景的知识分子都曾经是抢盐大军中的一分子。

本次抢盐现象是对国民素质的一次集中体现。社会学将人口概念分为人口数量和质量、人口构成和人口变动。其中人口文化水平、心理素质归属于人口质量的范畴。抢购食盐就是集中反映出我国公众整体上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低下。一方面,广大民众对我国盐业资源的分布、产量等常识的认知存在的大面积误区,暴露出我国国民教育在关于我国盐业国情和核安文化的防灾教育方面存在空白。另一方面,面对所谓的食盐危机,大部分民众反应强烈,部分地区的社会风气陷入浮躁恐惧,这反映出我国公民总体上薄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匮乏的理性判断力。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因克尔斯提出了人的现代化的问题。可以说,国民的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人的现代化说到底仍然是人素质问题。没有良好的国民素质,没有沉着镇定、处变不惊的强者心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强盛和复兴的。[2]“抢盐现象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一个现实,那就是,我国强民富国之路,还是相对漫长的。

3社会从众行为的泛滥与社会安全感的集体缺失

马尔斯·韦伯认为任何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们行为权威存在。而在我看来,抢盐象的风靡是传统权威和魅力权威共同作用的结果。担任行为领袖的角色一旦参加抢盐,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就在无形中受到鼓舞。再加上中国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导向都崇尚求同,不讲究个性张扬而习惯于审视个人的行为社会集体中的普通状态,使得抢盐之风越加盛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此外,集体抢盐现象也是社会安全感缺失的集中体现。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3] “抢盐风潮的出现,是中国民众心中蕴含的巨大生存焦虑感的体现,是全社会对目前生存状况不满心态的反应。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集体安全感的缺失?客观上来说,是频繁的自然灾害。主观上说,是民众期待与政府表现之间的冲突。因而努力实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信为本,建设和谐亲民的政府机构和人性化社会环境是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必由之路。 4社会化与过分社会

社会化的过程贯穿社会成员的一生。在这次规模浩大的全民抢盐风潮实际上同过分社会化的现象存在密切联系。我们看到,不同教育程度、人生阅历、社会地位的群众一致参与到这一场荒诞的风潮之中。因此在规范社会框架下提倡多元、普及知识、尊重个性并从根本上加大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承受能力,是避免抢盐式现象发生、对抗过分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对我国来说,这些举动其实更意味着对文化、对人性的宽容,它不是对趋同求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忤逆,而是对当下社会的理性看待,是必须提倡的。 5抢盐现象的建设性意义

冲突理论代表人物科塞强调社会冲突有建设性的一面,它促使社会权利关系的完善,促进新的社会规范的确立和社会系统适应能力的提高。我赞同他的想法,我认为荒诞的抢盐风潮一定程度上可以带领民众认识社会、缓解民众对生存危机的焦虑情绪,同时也是社会管理部门普及科学常识、提升理性认知的能力绝佳机会。

因此,在疯狂的抢盐事件背后,我们期待这一个新的契机的来临,平息敏感而焦躁,铺撒文明与理性。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月第2版。 [3]武新、刘华锋《社会保障概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月第1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073da1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