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定稿

2022-04-24 23:2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次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定稿》,欢迎阅读!
定稿,境界,最高,人生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题。(共16分)

送别

1)母亲显得非常兴奋,她的大儿子要去美国留学了,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国门留学的人。此刻,她在帮着儿子检查旅行箱,保证儿子带齐了所有该带的物件。

2“儿子,你带针线了吗?我在你包里没有看到啊。 3“没有,妈,带针线干嘛?” 4“你衣服要是在那边坏了,好自己补一补嘛。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够不带过去呢?” 5“我不会自己补衣服,要是同学知道了,那多没面子。 6“面子面子,你就知道这些虚东西!要是衣服掉扣子了,随手补补又不花时间,哪会有人笑话你?带着吧,肯定用得上。

7“好吧,你塞进去,但你放了也没用,我不会用的。 8“还有,你要不要带点吃的?你常抱怨大学食堂的菜不好吃,没家里做的味道正宗。是不是该带点?我特地到田里捕了不少黄鳝、泥鳅,用陈年的木头熏好了。你闻闻,有一股很香的木材味道。要不要放些进去?”

9“妈,我不是跟你说了吗?飞机上不允许带吃的,尤其是肉,过海关的时候查得严。 10“那些烘干的长豆角、黄瓜皮、白辣椒和蕨菜总没问题把?你都塞点,免得没带过去你又后悔。 11)母亲似乎还有什么话想和我说,但欲言又止。她再次拉开我的行李箱的拉链,简单地查看了一下,又合上了,然后走进厨房,倒了一杯温水,递给我,我摇了摇头,告诉她我已经喝饱了水。“你就不用瞎忙活了,干吗不坐着?”我的语气带着几丝不耐烦。于是,母亲把水放下,望着窗外晨光照耀下的村落。

12)时间到了,一家人提着行李来到汽车站旁。

13)村中的汽车站很简单,就是在路边立了一块牌子,牌子旁边是一条很深的水渠,初秋时候,由于上一季水田的泥巴渗入,水渠现在已经灌满了泥土。菱角在这个季节刚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

14)很快,一辆汽车拖着扬起的灰尘,驶入村中的公路。我朝汽车看了看,而母亲在此刻却将视线移到了我的身上。

15“儿子,你还记得菱角是什么味道吗?现在正是采菱角的时候。”母亲指着水渠边的菱角问。 16“当然记得呀。这是小时候我们经常吃的零食,怎么会忘了呢?”我笑了笑,“我上次吃菱角还在上大学之前,一转眼已经过去四年多了。

17“你想不想吃几个菱角?美国吃不到。你等等我,我这就去弄几个来。”话音还没有落,母亲放下包,朝水渠边跑去。她趴到地上,想用手抓住靠近岸边的菱角叶,可她的手不够长,怎么也够不着。我便阻止道:“我下次回来再吃吧。

18)母亲根本听不进我的话。

19)乘客已经陆续上了到站的汽车,我一个人站在车门边,看着母亲正努力拔菱角的背影。 20“妈,算了吧,我上车了。”我喊着。

21)母亲急了,她站了起来,脱掉鞋子,抓住水渠旁边的草,一点点滑进了水渠。“哗啦!”母亲踩进了水渠的深泥巴里。我听到响声,惊讶地回头,只见母亲在齐胸的泥巴水里走着,碰到水渠里长熟了的菱角便抓进手里,扯掉菱角叶在水渠里洗了洗,便朝着岸上扔了过来。

22“儿子,快捡几个大的赶紧上车去。这司机也真是性急,又在按喇叭了。别看我,朝着我看干啥?我待会儿回家换身衣服就好了,你快点捡几个菱角上车去!

23)我站在车旁,看着还在水渠中笑着的母亲,早已泪流满面……

(作者:何江。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答: 2、请分析第(12)段划线句的作用。4分)

菱角在这个季节刚好成熟,深绿的菱角叶上沾着露水,在清晨的微弱光线下,看起来十分漂亮。 答: 3、品读第(11)段和第(21)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赏析妈妈的形象。4分)

第(11)段:


第(21)段: 4、请结合全文分析第(23)段中我“早已泪流满面”的原因。4分)

答: 参考答案:

1 我去美国留学前,母亲一遍遍检查我的旅行箱,1分)嘱咐我带针线以及家乡的食物,1分)在我临上车前,

滑入水渠为我摘菱角,1分)并笑着让我捡几个上车,我泪流满面(1分) 2 环境描写,1分)点明时令,渲染了温馨、闲适的气氛,1分)烘托了我即将出国的喜悦心情,1分)为下

文母亲为我摘菱角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 3 第(11)段:运用神态描写,“母亲似乎还有什么话想和我说,但欲言又止。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

在儿子出国前,对儿子放心不下、依依不舍的心情。1分) 或:运用动作描写,“她再次拉开我的行李箱的拉链,简单地查看了一下,又合上了,然后走进厨房,倒了一杯温水,递给我”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细心周到、对儿子的关爱。1分) 第(21)段:运用动作描写,“母亲急了,她站了起来,脱掉鞋子,抓住水渠旁边的草,一点点滑进了水渠。 “‘哗啦!’母亲踩进了水渠的深泥巴里。”“母亲在齐胸的泥巴水里走着,碰到水渠里长熟了的菱角便抓进手里,扯掉菱角叶在水渠里洗了洗,便朝着岸上扔了过来。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怕我吃不上菱角而焦急的心情,表现出一心只为孩子着想、关爱孩子的慈母形象。1分)

4、①母亲叮嘱我带针线和家乡的食物时,我不耐烦,流下了自责、内疚的眼泪。2分) ②母亲跳入水中为我摘菱角,被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打动,流下的感动之泪。2分) ③离别时对母亲、对家乡依依不舍,流下的依恋之泪。2分) 以上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题。(共12分)

次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①除了苏东坡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外,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等。由此可知,人自从一生下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注定了每个人生都是不完美的。 ②记得《西游记》里最后一集,孙悟空说:“天地本不全,人应该也是。想来天地都不齐全,何况小小的人乎!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非常幸运地得到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他却觉得遗憾,因为珍珠上面有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除去这个斑点,它该是多么完美呀!于是,他刮去了珍珠的一部分表层,但斑点还在;他又狠心刮去一层,但斑点依旧存在。于是他不断地刮下去。最后,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此人于是一病不起,临终前,他无比忏悔地对家人说:“当时我若不去计较那个小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硕大美丽的珍珠啊!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脚边都有彩贝,手里都有珍珠,只是我们不懂得珍惜,不善于享用,因而错过了多少好运,辜负了多少美丽。

③追求完美即是不完美。生活中,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正是源于它。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就是这样残酷。若过于执着且不肯变通,必然陷入完美主义的心理误区。欲除掉珍珠斑点的那个人一定是最痛苦的人。因为在他的眼中,看到的多是不完美,因而一次次与机遇擦肩而过。与成功遥遥相望,最终只落得两手空空。

④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奋斗把不完满变得完满些。只豁达而不奋斗,就成了玩世不恭,那才是彻底的失败者。人生是不完满的,苍鹰与苍蝇绝非一个样。怨天尤人是不对的。老子说要“无为而治”不是说“无为而掷”更不等于无所作为睡大觉,所以不完美绝非自暴自弃,无所事事的弱价值取向。我们应有“焚膏油”“恒兀兀”的治学态度,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深得此间真味。

⑤过失与缺憾本就是人生的一大组成部分,只有经历过无数次的过失与缺憾,才能在风雨之后看到彩虹。很多的时候,我们都在追求所谓的完美,想要拥有完美的亲情,想要拥有完美的爱情,想要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其实,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就连星星也有永恒和陨落。我想,世间本没有完美吧,我们所谓的完美,也不过是在种种缺憾美对比之下的完美而已。不完美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民的真理”。接受不完美,是生存的智慧,是营造快乐人生的技巧。善于接受不完美者,必定会随处有缘,拥有幸福人生。

⑥人生总会有很多的缺憾,从容的心态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只有心态有了从容,面对金钱、名利才能豁达而又不失进取。感悟就会从容,快乐就会幸福,知足就会完满。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因为缺憾而伤感。如果错过了早上东升的太阳,我们还可以欣赏傍晚美丽的落日。如果错过了今天,那么,就期待着给明天一个大大的拥抱就好。上帝是最公平的,他关闭了一扇门,同样会为你开启另一扇门。


(作者:幸福小篮子。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3、第②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答: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④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但他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材料二 唐代魏征做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最终实现了贞观盛世。

答: 答案示例:

1、次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或:从容的心态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2、①通过引用了苏东坡等名言俗语,引出文章的论题。②作为道理论据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1分,共3分) 3、举例论证、比喻论证。2分)列举一个人欲除掉珍珠上的斑点最终失去珍珠的事例,并将我们每个人的“好运”“美丽”比作“珍珠”“彩贝”,具体有力而又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追求完美即是不完美。生活中,多少失落、痛苦和不幸正是源于它”,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4、材料一。因为材料一列举的是罗斯福经过努力,从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成为美国总统的例子,与第四段的观点“人生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奋斗把不完满变得完满些。”相符。而材料二列举的是李世民宽容并重用魏征从而实现贞观盛世的例子,与第四段观点不相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038d982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