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抠图原理》,欢迎阅读!
抠图原理剖析及其应用 2009-07-11 09:19
抠图”是图像处理中最重要、操作最麻烦的环节,“抠”的效果好不好,不是一、二句话可以概括的,要从原理上解剖,才能知道其所以然。
“抠图”是去除背景色的俗称,目的是更换背景。由于人的皮肤里含有红、黄色,抠图就以“抠”蓝色背景为主,所以又叫“去蓝”。后来发现“去蓝”会把外国人的蓝眼睛“抠”掉,于是又增加了抠绿色的技术。但是,仅“抠”绿、蓝色也不行,因为顾客可能穿绿、蓝色的衣服„„。总之,无论怎样绕来绕去,“抠图”都是令人头疼的事。
更令人头疼的是“抠图”的操作有很多选项,有的选项里面还有若干参数选择,以适应曝光不足、曝光过度、背景灯指数差异、色温差异以及背景布色彩差异(如深蓝、浅蓝、天蓝色布)而出现的背景色的偏差,上述因素决定了每张照片的背景色即使同是蓝色,其深浅、色相也各不相同,色彩的“值”更是相差甚远,而把像“抠”干净的主要参数之一就是背景色的“值”。
市面上所谓的“自动抠图”软件实际上只是把“抠图”的操作步骤按顺序连起来,每张照片都按照这个固定的步骤进行,凡是需要根据变化选择的“值”(如色彩值),一般都只能简单地取两个固定级别的“值”(30%、60%),分别用深、浅表示,如“深蓝”“浅蓝”或“深绿”“浅绿”或“深红”“浅红”。即使这样粗略划分,三种色也有了六个级别的“自动抠图”选择(色彩的级别应该是255 X 255 X 255=1658万个级别)。同时,你还得人工判断背景色是红或是蓝,判断什么程度的色是“深”是“浅”,然后才能根据你的判断去选择用哪一种级别的“自动抠图”。这样的“自动抠图”本身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因为关键性的判断还得*人工,判断不准确“抠”不干净,判断准确了也“抠”不干净,例如某张照片你判断可能是70%的深蓝,而“自动抠图”只能对60%左右的“深蓝”效果好,超出这个范围它就“抠”不彻底了,超得越多,效果越差。另外,如果背景图比拍摄的照片大,合成的照片上会有一个淡色方框,这也是背景色没有“抠”干净的缘故。
在“抠图”技术中,还有很多其他需要变化参数的选项,如“色彩覆盖参数值(范围为255 X 255 X 255=1658万个级别)”、“透明度参数值(范围为255个级别)”等等,即使都像色彩“值”那样简单地固定2个级别,“自动抠图”的级别选择数量都要呈几何数增长,完全失去了“自动抠图”的意义。更何况用户不知道它们的含义而无法选择。
【全局色域识别引擎】不仅仅是执行“自动抠图”的操作过程,还要逐张分析照片的“背景色”、“色覆盖值”、“透明度值”等等参数,取最优“值”的组合“抠图”,每一张照片的“值”绝对不同。这样,无论在几百张照片中有多少种背景色,无论各种背景色的深浅,只要按一个键,都能够一次性全自动地把各种参数分析出来,完全不需要人工参与操作,每张照片都会“抠”得很干净,没有残余的背景色。
【全局色域识别引擎】采用64位动态跟踪技术实现对图像像素级别的全局色彩分析技术,可以对任意颜色进行识别,再对识别颜色与全局色彩进行智能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精确计算后去除识别色域,最后对物体边缘进行智能融合处理。
因此对于前期拍摄过程中的背景灯光布置有更大的宽容度,即使你的背景灯光不那么均匀,软件同样能干净地将人物抠出来,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智能抠图。
【全局色域识别引擎】的三大特点: 1、无级颜色识别 2、全局色彩分析 3、边缘智能融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f003dfff705cc17552709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