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JUWANG:民艺只是一个切入点

2022-07-03 14:09: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JUJUWANG:民艺只是一个切入点》,欢迎阅读!
切入点,JUJUWANG,只是,一个
JUJUWANG:民艺只是一个切入点

作者:张敏

来源:《艺术品鉴》 2018年第5



张敏

光与影,在天地初始便相生相息,互为陪衬,难以分离。艺术JUJU WANG关注了二者的关系,她用数据模块解构材料,再通过感性的情感思考重新组合点、线、面的横向数据,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艺术标准进行解读与发展。

这其中,对“非遗”等材质的运用,对传统的重新解读,使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这种强烈的个人特征在今天看来,又具有民族的深厚性和广阔的国际性。基于此,笔者对JUJU WANG进行了关于传统与当代问题的采访,谈到其代表作品《云屋》,她说道,这其实是一件非常感性的作品。

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光保护是不够的

《云屋》,结合历时800余年的手工傣纸与现代激光雕刻技术,创作大型艺术装置“多云转晴”,让传统而粗糙的手工傣纸,幻化成光影变化的室内“云屋”。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非遗”项目——云南傣纸进行创作,JUJU WANG说: “接触到傣纸这个非遗是对我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国内的一个非盈利机构稀捍行动和我取得联系,该机构多年来一直保护中国传统手工艺和非遗,傣纸是稀捍的保护项目之一,在我之前也和许多艺术家有过使用傣纸创作合作。机缘巧合,我的一位云南普洱朋友在同年邀请我参加他在当地举行的婚礼。那次云南之行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纯天然的自然风景,新鲜的空气,原生态的食物和朴素的当地居民,一切都让人感觉特别美好。自那年后,我和家人每年都会回到普洱和西双版纳度假和放松心情。所以第一次摸到傣纸时并不感到陌生,反而有一种亲切感。但后来得知傣纸因为用途狭小而濒临灭绝感到可惜和不甘。云屋是一件个人感情色彩非常浓的作品,我想通过傣纸本身作为载体,将我在云南的体验感受通过艺术装置的方式表现出来,纯洁干净且震撼,通过艺术装置让观者产生去云南的欲望和勾起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兴趣”。

很明显,对于JUJU WANG来说,《云屋》仅仅只是开始,除了云南傣纸,她还将羌绣运用到了作品中,她将这种对“非遗”和民艺的运用说成是一种手段,这只是一种方式,我们最终所要触及到的,是结果,是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的向往。

2015年,JUJU WANG和联想品牌进行了合作,也是出于当时联想推出的新款手提电脑整个产品的精致度和使用工艺完美体现了匠心和创新的融合,和联想一起展出的还有羌绣服装展品。“匠心”是打动她的地方,因为这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所在,在她的心中,最能体现匠心表现手法的无疑是传统的手工艺。

JUJU WANG说: “每一个绣片和绣娘用到的时间精力创意流传至今,所有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这些传统绣片和图案已经深深的留在了中国几代人心中,只有创新才能让大众的视野重新回到民艺本身。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道路上,光做到保护是远远不够的,保护只能让这些手工艺今后出现在各个博物馆内。然而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传承,跳出盒子,用世界的眼光重新正视这些伟大的非遗和民艺。所以,在我的作品中,代替传统绷布的是水泥墙,代替传统图案的是经过重新创作的略有西方审美的现代图案,整个装置结合传统刺绣技巧,配色系统和现代的图案,吸引年轻人目光和兴趣。”

民艺只是一个切入点




在当代艺术和民艺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难免发问,到底是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民艺需要当艺术这把“火”,还是表面繁华内里平庸的当代艺术需要抓住民艺这个不可错过的“翻新点”,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主次关系,这一点,JUJUWANG表达了她的看法: “希望传统和现代能够互补和平衡”。

她的这种观点,正是从高度的精神层面上审视了传统和当代之间的关系,就是说,它们之间并不对立,而民艺只是一个切入点,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表达具有中国性的审美,这种“中国性”是从传统而来的具有现代性的真正的中国艺术

JUJU WANG说: “我一直说欣赏一件艺术品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是第一印象,一件艺术品的造型,尺寸,色彩。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本常识来判断它的材质。随后我们可以浅阅读艺术品的性格,比如,有些艺术品表达的是开心的,有些是愤怒的,还有一些艺术装置通过和参观者的互动让人产生体验感。最后,我们通过艺术品的介绍,也就是深阅读,来了解这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甚至是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艺术品最能打动人的往往是它背后的故事情节和感情色彩。

在我的艺术品中,现代的外表和创新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而更多的内涵和感情色彩来自中国传统手工艺,我希望这两点在我的作品中能各自有各自清晰的定位和足够的空间,更希望传统和现代能互补和平衡。”

“以《云屋》为例,想象一下,现在你正带着我刚刚介绍的四步骤走进一间美术馆。映入你眼帘的第一件艺术品是一件大型艺术装置,名叫《云屋》。半空中漂浮的云给人的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可能是纯净,梦幻。当你走近云屋时你会好奇它的材质。云屋的主要材料是傣纸。上百片傣纸通过鱼线悬吊在7个旋转支架上。你会用手去摸傣纸,感觉它的天然材质。然后你发现云屋是一个五感互动装置。100平方的空间内放着轻音乐,空气中弥漫着森林的清香味,每个支架都能随着观者的拉动而旋转,通过灯光照穿云层,倒影在房间的各个角落中。你还可以坐在秋千上荡漾在云层中。这一系列的互动设置都会引导着你的情绪,从而对它产生好感。”JUJU WANG说。

《云屋》在经过了5站连续10个月的展出后,JUJU WANG发现,这件作品给人带来的互动感受差异特别大,这也让她感到很诧异。大多数人都留言板上写在云屋里玩的特别开心,感觉回到了小时候,特别是荡秋千时。也有人说感觉特别浪漫,甚至有人在云屋里求婚成功。还有一小部分人的留言,也是让她感到惊讶的,说感觉到了在大城市里的孤独。

这些都是在不了解《云屋》背后的故事时所感受到的。无论是开心的,浪漫的,还是孤独的,思乡的。JUJU WANG随后说到了《云屋》背后的故事。

那座“被诅咒的村庄”

“刚刚在介绍云屋的材料时我提到云屋的主要材质为傣纸,相信有很多人都去过云南,那是个东西好吃,风景美丽,生活舒适的城市。其实云南还有许多少数名族,保留着大量中国传建筑和手工艺,其中包括傣纸。

在云南西双版纳旁有一个小村庄名名叫曼召村,村里一共196户人家。大多数居民都是傣族。在这村庄里保留着800年的手工造纸工艺,每家每户都造纸为生,800年来都如此,他们把这纸叫做傣纸。可能大多数的朋友都没有听说过这类纸,因为手工造纸工艺离我们的现代生活太远。


有史以来,曼召村村民一直认为他们是“被诅咒的村庄”。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地理位置的尴尬。在云南,海拔低的平原有利于种植经济作物,山下的人们种植农作物发家;海拔高的地方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所以山上村民靠种茶树收入不菲。而曼召村在海拔不高也不低的地方,所以种什么都不适合,特别的尴尬。但是机缘巧合,村民种植了一大批构树,而且种的效果非常好,然后开发了造纸工艺,男女分工平衡,从取树皮,清洗,泡树皮,经过打浆,捞纸,晒凉等步骤制作而成,多年下来这个传统工艺从此得到保留。

在古代的时候,傣纸是用来抄写傣族的经文和记事的,直到今天如果你去曼召村,你还可以看到当时保留下来的经文册子。

2006年傣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国家的推广和保护,傣纸也正慢慢回归到当今社会,尝试着和现代生活接轨,例如由村组织承包企业用纸,包装高端普洱茶,书画家定制特别尺寸,一些企业加入设计,将傣纸加工成咖啡礼盒包装,村民们还相继开发了一些花草纸灯笼,油纸伞等等。”

JUJU WANG说,许多人在了解完《云屋》背后的故事后,说傣纸真美,想去曼召村看看,体验一下传统手工艺,甚至有些人说云屋让他产生民族自豪感。

传统与当代的融合需更多艺术家发声

被问到对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不息”主题的展览作品有什么看法时,JUJU WANG说到:“当时看“不息”的作品第一感触是震撼,无论是从作品的尺寸和形式的多样性还是与传统的结合都让我感到震惊。不息得力来自民间,多种艺术形式的交织,在国际舞台上展出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突破。这次展览也让我坚定了艺术道路的方向和给予了我更多创作的动力。”

其实除了57届威双展,近些年来,中国有许多艺术家都在尝试寻找“非遗”、民艺、传统和当代艺术之间的联系,并且也有不少实践者,对于这种现象,JUJU WANG认为,还是需要更艺术家的发声,中国的世界地位已经改变,但是世界艺术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看法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其实人们是渴望看到更好的中国当代艺术,那是一种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当代实践的,产生新创意、新想法、新观念的中国艺术。也由于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改变,国家的文化输出和被接受度应该是对等的,非常期待随着更多艺术家的实践,艺术、传统文化也能以世界能看懂、能接受、能喜欢的方式和语言进行对外输出。

艺术最终都为展现和创造美好

当代艺术形式多样,但无论是怎样的表达形式,最终都是为了展现和创造美好,终极关怀是每个艺术家创作的核心和目的。

对于JUJU WANG来说,无论作品最终为了表现哪类社会现象或者表达哪种思想观念,文化都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一点,各种手工艺也是同理,手工艺是传统的内核和精华,这其中包含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同时,手工艺也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表达。JUJU WANG说: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不好的现象,越来越多作品表现出负面情绪,从而让人反思。而我更希望去创作一个更加美好的状态,吸引观者,为了更美好而努力。”

在问到之后的创作中还会不会致力于“非遗”和当代艺术的融合,JUJU WANG说到“当然会,我希望能将非遗和当代艺术的融合作为我毕生的事业发展,不仅能让当代国内年轻人了解、熟悉、热爱传统手工艺和当代艺术,更能吸引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f9131ac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