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小学校园欺凌成因》,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小学校园欺凌成因
作者:梁兰
来源:《教师·中》2018年第12期
摘 要:校园欺凌后果的严重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产生的形式、原因、对学生的影响等因素也成为学者们的重点研究对象。为此,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对校园欺凌的内涵、欺凌者和受害者在校园欺凌环境中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充分了解之后,从多方面简要分析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校园欺凌;小学生;欺凌者;受害者;心理原因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校园欺凌对于身处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而毫无疑问,不管是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欺凌,都会对学生的生理造成影响,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鉴于校园欺凌行为危害的严重性,1996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一项会议,宣布暴力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WHA49.25),并呼吁会员国紧急考虑暴力问题(Menesini& Salmivalli,2017)。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印发,要求各地各学校针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颜湘颖,姚建龙,2017)。 二、校园欺凌的内涵
校园欺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不同的研究者对校园欺凌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是总结起来,校园欺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①它是一种有意的消极行为;②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重复出现;③欺凌双方存在明显的力量或者权力的不平衡。Olweus教授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个团体或者个人侵略性的、有意的、长期不断反复的对无法轻易保护自己的个体或者团体实施的消极行为(Olweus,1993)。
校园欺凌常常被定义为攻击、暴力和破坏他人财产的行为,然而,从校园欺凌的影响来看,不仅会对学生生理产生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校园欺凌应该被解释得更加宽泛,包括创造出一种氛围的任何条件或者行为,在这种氛围中,受害者除了受到攻击、盗窃,还会感到恐惧或者惊吓。因此,本文将校园欺凌定义为:发生在学校内或者学校周边的个体或者群体对受害者长期反复实施的影响其身体及心理健康的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校园欺凌的成因
对于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大部分学者都从欺凌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普遍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来研究学生产生暴力倾向和欺凌行为的原因,基本上将校园欺凌的成因归咎于欺凌者,虽然说有些受害者是无缘无故就被欺凌的,但是俗话也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因此,对于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还应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即欺凌者的原因和受害者的原因。
(一)欺凌者的原因 1.自卑或者自负
相比于没有参与欺凌行为的同龄人或者受害者来说,欺凌者由于欺负同学,有不良的品行和较低的学业水平,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斥或者忽视。由于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学业排名中也落后于其他的同学,欺凌者就会产生自卑感、受挫感,被忽略的他们也极易产生嫉妒的情绪。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指出,尽管有时候自卑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它也可能会导致精神病症的产生,例如抑郁、焦虑等。长期自卑的孩子容易感到心灰意冷,甚至到万念俱灰、万事皆休的地步。对于那些能够促进自身进步和成长的人物与事物,他们会产生排斥、厌恶的情绪,以致无法在成绩、品行等方面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为了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力,欺凌者在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的情况下,会从相反的角度去证明自己,通过欺负同学、破坏班级或者同学财产来获得关注度。
此外,有些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心中都有比较高的地位,形成了自负的情绪。当某个不如自己的同学忽然超过自己或者比自己得到更多的关注时,他们也会采取极端的方式,例如采取破坏同学财产、造谣同学作弊等有损同学声誉的行为,来捍卫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好学生地位。
2.社会信息处理不足
在电子产品和网络都迅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小学生都能接触到手机或者电脑。这些媒介给学生们提供了过多的暴力文化,使得有些学生整天观看暴力书籍、电影或者玩暴力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在这种暴力的氛围中感到痛快、刺激,时间一长,他们容易形成以暴制暴的思想,并且无意识地将虚拟世界的暴力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由于他们已经在游戏或者影片中对血腥的暴力行为产生了麻木感,而且缺乏对受害者的同情心,因此,对于自己的暴力行为,他们并不会感到害怕或者恐惧,也不会有愧疚感,甚至迷恋上这种暴力的行为。
其次,Greenbaum(1988)表示,欺凌行为是“代际的”,那些在学校中的欺凌者也许就是家庭中的受害者。班杜拉的著名实验——波波玩偶实验也表明,当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的暴力行为时,会模仿这种暴力行为。家长如果在孩子的面前不加以收敛或者对孩子的思想不加以引导,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从而对同龄人也实施类似的暴力行为。 3.追求权力感或者控制感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低自尊导致攻击性行为,包括欺凌(Cook et al,2010)。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自恋以及权力的感觉,还有冷酷的情感特征,例如缺乏对受害者的同情、对自己的行为不会感到羞耻等也与欺凌行为相关联(Fanti&Kimonis,2012)。校园欺凌的特点之一就是欺凌双方存在权力或者力量的不平衡,而权力或者力量的不平衡可以通过体力、在团体中的地位以及团体的规模来得到。例如,一个团体针对一个人,这也就是欺凌者团体所谓的“势力”,谁的“势力”大,谁就是胜利者和支配者。
同样的,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弱点也可以得到势力,例如外貌、学习问题、家庭情况、个人特点等,利用这些信息去伤害别人,从而让受害者感到害怕,甚至对自己言听计从。欺凌者享受着权力带给他们的快乐,当他们控制住别人的时候,他们会产生安全感。当他们无法控制别人或者失去在同龄人当中的地位和权力时,他们会感到焦虑和恐惧,从而再次发起欺凌行为来保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dfdc79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