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十五从军征》说课稿》,欢迎阅读!
《十五从军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十五从军征》是部编人教新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六单元课文《诗词曲五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
2、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新课标对九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
(2)以诗解诗法: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我借其它表现战争苦难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5、教具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我选择了精美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音乐,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想象解题,营造意境。
新课标明确指出,古诗教学要求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十五从军征”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丰富的意象,课一开始,我便在学生理解“征”的意思之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句古诗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感知战争的残酷。
第二环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作为小学教材中的必读课文,更以其优美的节律与独特的意境著称,是小学生阅读、赏析的典范。因此,我教这首诗的第一步骤,便是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教给学生简单的平仄规律,在老师的范读、老师做手势学生读、学生读、这样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先声夺人。
第三环节:读中想象,读出情感。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已由一字一句地教诗意转变为通过看注释,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大体把握诗意。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讲解诗意,可不讲诗意,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在解与不解之间,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途径——想象。
在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不同类型的五次想象:读诗后谈脑海中的印象是一种再造想象;紧扣“冢累累”“家凄凉”谈想到的情景是一种联想想象。引导学生站在老人的角度揣度他的心理活动,那便是一种角色想象了。这里的种种想象,既是对诗的整体性和生命性的一种小心翼翼的呵护,又是对诗的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深入解读。
第四环节:拓展读诗,读懂诗歌
一首古诗便是一面镜子,透过诗,我们是可以,也应该去了解诗歌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情想世界的。如果还有他的其他作品作以比较,补充,便会对诗歌有更全面的认识。因此,我选择了一些同样表现战争残酷百姓苦难的诗句作为这堂课的补充与延伸。通过对诗歌场景的想象,对我们情感世界的想象,折射映衬出战争和封建兵役制度带给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以及百姓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这样既与教学内容形成互补,又紧扣战争主题,可谓一举两得。
第五环节:回到现实,激励阅读
课的结尾,请学生思考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将课延伸到现实中,延展到课外,体现了语文课的开放性,现实性。最后,为学生准备了乐府诗的资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范本,把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落到实处。
四、说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战争的残酷 百姓的苦难
久服役 失亲人
痛恨战争 家凄凉 渴望和平
独悲哀 泪
这样的板书既体现了诗在内容方面的脉络,又体现了诗歌的情感世界,为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教学评价
本文以景写情,所以教学中特别引导学生体会写景的诗句。透过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人站在家中会想到什么?从而体现出今昔的对比,越发衬托出老人处境的凄凉。
学诗还应注重拓展。本诗反应的战争的苦难绝不仅是一时一人的,这是所有时代,所有战争带给的所有百姓的苦难。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战争苦难的图片,让学生在生动可感的情境中进一步深刻认识战争的灾难,触发他们内心对和平的渴望,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热爱。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都很投入,也很动情。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使他们的感受更加深化。学生读通了诗歌,读懂了诗歌,感受得到了深化,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是我这节课值得总结的经验。
但是,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通读全诗时,太多地考虑了教师的预设,字音、字意方面的理解主动权没有交给学生,使得这个环节的学习太显被动。另外,通读全诗后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这个环节,剥离了诗歌的语境,为了说意思而说意思,显得有些苍白,后面感悟诗句时也还要再对诗句进行理解,这样既显得重复,而且因为时间关系又影响了对诗歌情感的品悟。时间没有最合理地得到运用。如果把这些重复耽误的时间压缩一下,放到诗句情感的感悟上,教学效果会更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da56e1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