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暗示教学法》,欢迎阅读!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所创,因而亦称“洛扎诺夫教学法”。其原理是:人类的学习过程包括了大脑两个半球的协调活动,是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的统一,也是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像一个完整的乐队,有铜管乐,打击乐、弦乐等,只有当它们协调演奏时,才能奏出优美的乐曲。暗示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大脑左右施加的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实验证明,此教学法在发掘人的学习潜力方面有着异常功效。
贯彻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愉快而不紧张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学习过程中不应伴有任何一种外部精神压力,学生应处于一种愉快、松弛、集中的心理状态。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因此,遵循愉快而不紧张的教学原则,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各种途径,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诱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统一原则。
传统的教学观念只重视理性的力量,相信学生有意识活动的学习能力。其实这样只发挥了大脑皮层结构和左半脑功能,没有顾及无意识的调节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能使人们和环境保持平衡,个人的见解、动机和记忆都受感情、想象以及其他无意识活动的影响。遵循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理性和感情同时在活动的整体,在教学中上尽量地采用暗示法,尤其是各种艺术手段,例如音乐、诗歌、短剧、讲故事、游戏等,来调动学生的无意识潜能,促进其无意识活动和有意识活动的协调。
3.暗示互相作用原则。
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发生暗示作用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生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但能把握学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与理智趋于一致,使学生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两种心理活动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识。遵循这一原则,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生与小组之间的融合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质,善于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良好的接触。教师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要处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利用权威、正确设置外部环境、音乐效应、语调色彩等,使学习者综合地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影响。
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及产生的效果 (一)环境暗示
暗示教学法认为,暗示是个人和环境之间一个经常性的交流因素,倘若能达到“人──环境”之间的“共振”,人与环境间的不断交流就能达到最为和谐协调的境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有意识灌输──有意识被动接受”这样一个教学系统之上的,而暗示教学法则突出强调环境与人的“共振”。教的一方需要为学的一方创造一种共振的环境,在这样一种共振体系中,学生便能自然地、不由自主地、超常地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优美惬意的物化环境的陶冶,还是愉悦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都能使学生在无对抗的状态下,乐意、
顺利地接受环境的暗示信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教室进行科学合理地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如在学习园地多展示一些学生的英文习作,以及与英语相关的图片、资料等,多给学生以“英语学习是有实用的、愉快的、不困难的”,“只要我努力,我就能成功”等一类的积极暗示,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兴趣小组,让他们根据教师指定的主题,如食品、饮料、动物等不同内容,收集图片、包装袋等与之相关的各类资料,分小组在班级内展出,并在黑板报上开辟栏目加以介绍,最后再进行小组间的评比,这不仅能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以巩固强化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同样,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场景、氛围等环境条件来强化暗示刺激,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围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班级布置一个类似的环境,运用实物,借助多媒体的光、声、像等多种手段,以及教师的语言与肢体语言,使学生处于放松的假消极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感知和记忆潜力。如在教学 Halloween 时,教师先在课前收集整理好相关的资料,然后在班内进行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节日氛围中。教师再结合这个节日中的重头戏—masks进行教学与操练,接着组织学生观看录像,从而对西方人过万圣节的情况有个完整的了解,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此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一边复习操练本单元教学内容,一边自制面具,最后在各方面条件都成熟的时候,举行化妆舞会,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心情是轻松的,他们关心的是在活动中如何表现自己,从而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中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锻炼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与交际能力。
(二)体态暗示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能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能起到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试验结果表明,当人们搜集各种信息不一致的时候,其总体效果等于7%的言语联系加 38% 的声音联系加上 55% 的肢体动作。“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的用意所在。体态暗示是沟通师生感情的特殊信息传递方式,尤其是在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课堂言语交际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能体现暗示的委婉特点,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束目光、一个手势,就能使某个学生或者整个班集体产生某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形成某种心理状态,有效地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上,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来称赞,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可以叉开食指和中指作 “V”形,称赞其高明,了不起。
同样道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新授句型 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 教师故意在临上课前安排一位同学去办公室取东西,学生自然就迟到了,只能在门口敲门:“I'm sorry. May I come in?”教师一边说:“Come in,please.”,一边用手势来表示,学生根据教师的动作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含义,然后教师再领读几遍,请学生再来表演,学生兴致勃勃地看了又看,练了又练,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就牢牢地掌握了这个句型。而且,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也能熟练地用它来表达迟到的歉意。这种方法依靠的是多次反复的训练对感官产生刺激,刺激的次数越多,所产生的记忆就越牢固,从而逐渐使训练内容从无意识转变为有意识的,最后达到不再遗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bbb3b6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