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一主题队会》,欢迎阅读!
走进传统佳节,寻找渐行渐远的文明
一、 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来历和风俗,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 活动形式
竞猜、朗诵、小品、唱歌等 三、 活动流程 (一) 入场
中队长:全体立正,稍息,各小队报告人数。 小队长:(跑步到中队长前,敬队礼)报告中队长,我小队队员全部到齐,报告完毕。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敬队礼) 小队长:(转身跑步归队)立正,稍息,
中队长:报告辅导员老师,五(1)中队应到36人,实到36人,经准备,今天我们将在此举行《走进传统佳节,寻找渐行渐远的文明》主题班会,请辅导员批准。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批准你们开会,并预祝队会圆满成功!
中队长:下面我宣布:《走进传统佳节,寻找渐行渐远的文明》主题中队会,现在开始!
中队长:出旗,全体立正敬队礼。(礼毕) 唱队歌。(请坐)”
中队长:泱泱华夏,悠悠古国,历史的文化经过了无数次的冲刷和洗礼,慢慢地
积淀了下来,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五千多年的华夏美德,则成为了熠熠发光的金子,愈经历练愈发耀眼。而今,勤劳质朴的中华儿女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小学生更应继承发扬我们的华夏美德,将其融入时代精神里,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二)活动开始
主持人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五(1)中队“走进传统佳
节,寻找渐行渐远的文明”主题班队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新年的钟声撞响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主持人乙:热腾腾的汤圆温暖着家人团聚的情。 主持人甲: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亲近自然。 主持人乙:龙舟欢腾的水面,我们震撼世界。 主持人甲:牛郎织女的故事,牵动你我。 主持人乙:嫦娥的传说,流传千古。 主持人甲:尊老爱幼,你我传递。 主持人乙:登高望远,腾飞希望。
主持人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至今,
形成了很多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主持人乙: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
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
- 1 -
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主持人甲:但是,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忙着工
作,几乎慢慢的忽略了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节日,就算知道今天是这个节日,但是不知道这个节日是干什么或纪念什么的。所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鼓励大家多了解这些传统节日。
主持人乙:今天由我和朱晔为大家主持本次主题班会,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
我们的传统节日,去领略民俗风情。
主持人甲:方圆九洲,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问好浩如烟海,大家都知道我国
有哪些传统节日?知道的同学请快速举手抢答。(指名答)五千年的历史,形成了许许多多的的节日文化,我们庆祝的主要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等。
主持人乙:于是我们全班的同学分成七个组,每个组调查了一个节日。现在有请
我们每一个小组向我们汇报,并欣赏他们带给我们的节目。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节。
主持人甲: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放鞭炮、贴春联,
可热闹了。最高兴的当属孩子们,穿新衣、收红包,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春节家家户户焕然一新,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容满面。说到这里,大家似乎回到了那段快乐的时光,那么,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和它的习俗吗?请听第一小组的汇报。
春节组:大家好,我们是春节组。春节,俗称新年。原本仅指农历正月一日这一
天。现在泛指从农历十二月(旧称“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起至正月十五日闹完元宵节才告结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特征有四个方面:一是广泛流传于汉、壮、蒙、满、侗、瑶、白、黎、纳西等近二十个民族之间;二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旧时与新时代节庆活动交相辉映;三是风俗古朴,礼仪频繁,形式多样化;四是节庆时间长,岁末年初前后共长达二十多天,天天都是春节节庆日,且气氛热烈,喜庆祥和,令人陶醉。
春节的传说,更是让人应接不暇。年兽、压岁、万年历、贴春联和门神等。习俗也是让人眼花缭乱,吃团圆饭、放鞭炮、压岁钱、贴对联窗花、穿新衣等等,说也说不完。
为了庆祝这让人兴奋的吉尔,我们组带来的节目——《三句半》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深深祝福。(第一小组表演)
主持人乙:放完了鞭炮,收好了红包,让我们走进第二个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组:元宵节来报到。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
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 而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
- 2 -
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写的就是当时的盛景,请听我们组的朗诵:
主持人甲:多美的诗啊,更美的是人的情怀,还没回味过来,一转眼我们就来到
了江南的春天,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有谁了解清明节呢?请听第三小组同学的汇报。
清明节组:大家好,我们是清明节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
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请看我们组的表演:(组员表演朗诵、演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主持人乙:在荡气回肠的诗歌中我们过完了清明,迎来的是端午节。传说端午节
是为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来的。有古诗为证,《端午》唐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下面请听第四小组同学的详细介绍。
端午节组:端午节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
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有悬钟馗像 ,挂艾叶菖蒲 ,赛龙舟 ,吃粽子 ,饮雄黄酒 ,游百病、佩香囊 。太多的活动道不尽,听我们的童谣,感受节日的气氛。
(童谣表演)
主持人甲: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
事,由此演化出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节。唐代大诗人杜牧有一首诗《七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就与织女有关。下面听第五小组的同学详细介绍。
七夕组:大家好,我们是七夕组。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
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
- 3 -
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俗话说“只羡鸳鸯不羡仙”,织女就是典型的代表,天宫生活的枯燥,造就了一段美丽的传说,请听一听我们组陶雅琴同学的独唱《七夕情缘》,走进织女的内心世界,掌声有请。
主持人乙:优美的歌声,真让人回味无穷啊。“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
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心呀。”又到了每年吃月饼的时候了。
主持人甲:别只顾着吃了,自古以来,中秋节啊,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
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主持人乙:哦,说说看。
主持人甲:李白醉酒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挥毫而就“露从今
夜白,月是故乡明”。
主持人乙:你这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其实中秋最美好的祝福还是苏轼的词——
《水调歌头》,待会啊,中秋组的同学们会给我们带来动听的歌声。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是先听听他们的汇报吧,有请中秋组成员上台来。
中秋组:大家好,我们是中秋组成员。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
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但最多的还是团圆的美好愿望,请听我们组带来的歌曲——《明月几时有》
主持人甲: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大家跟我
一起背一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日吗?(指名答)对,是重阳节。重阳节是属于老人的节日,我们一起去听第七小组的汇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
重阳节组: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
- 4 -
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可是,这个社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尊老,下面请看我们组为这次班会特意排演的小品。
主持人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相信这个小品会给我们留下深沉的思考。 主持人甲:孔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们咿呀学步的
时候,老人为我们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我们唯有孝顺他们、关爱他们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 主持人乙:更多的老人虽然身体已经不再健壮,但是精神一样矍铄,感情一样丰
富,只要我们用心,他们一定会有快乐、幸福的晚年。 主持人甲:不知不觉间,我们似乎把中国的主要传统佳节匆匆走了一遍。 主持人乙:是的,再说下去,又要过年了,又会回到最开始的春节。这样吧,我
们再一起回顾这些美好的节日。 主持人甲:请欣赏我们中队的集体朗诵——《节日篇》。
主持人乙:现在请中队辅导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辅导员发言: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灿烂多姿,了解了我们先祖留给我
们的精神瑰宝,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你们是祖国的希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响应时代的召唤,弘扬民族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承我们历史悠久的文化,挺起我们民族的脊梁,在民族文化渐行渐远的今天,走在时代的尖端!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人人参与的精神更是可嘉,望再接再厉共创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三)退旗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ab6233ab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