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周至文化总括》,欢迎阅读!
在许多人看来,“金周至”早已声名远播,它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曾是周、秦、汉、唐的京畿之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而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打出独有的“文化牌”,努力创建文化名县目前已在周至形成共识。文化,在周至被摆上从未有过的重要位置。资源优势创建文化名县的硬件
周至是陕西历史最悠久的名县之一,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山曲水折是该县主要地貌特征。主脉秦岭横贯境南,山势参差错落,迤逦东下,其间叠峰翠岭,巅峦逶迤,其中太白山为秦岭最高峰,风景犹佳。
历史在这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周至县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突出,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如楼观台道教文化遗存世界唯一,大秦寺景教文化遗存国内唯一,仙游寺法王塔为国内唯一隋代砖塔,周至老县城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遗址。此外,还有一些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资源,如宗圣宫遗址、长杨宫遗址、汉武帝最后的行宫五柞宫遗址等,而老子墓、赵公明墓、海内大儒李二曲墓都是重要的名人墓。 沿107省道,还能看到“饿死不食周粟”的春秋名士伯夷、叔齐隐居的首阳山,位于赵大村的华夏财神赵公明故里,李白秋访的玉真观,黄巢誓师的黄池峪,马召南塬的古战场,三秦大地唯一通往巴蜀的骆峪古栈道,养在深闺的佛坪古城遗址等。其中的佛坪古城遗址即周至老县城,记者采访叶广芩时,她曾多次提到。老县城深处秦岭腹地,是穿越秦岭贯通蜀汉古栈道——傥骆道的要冲,修建于清道光五年,为当时的佛坪厅府所在地。这里是一个四面环山、风光迤逦、民风淳朴,有着清代遗风的宁静处所,海拔1700米,现已辟为保护区。2000年,叶广芩在周至挂职任县委副书记,长期蹲点于老县城村和大熊猫保护站,创作了多部重要作品。
在终南山北麓一带,自然风光旖旎俊秀,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更是十分丰富。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县城大熊猫保护区、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黑河森林公园、翠峰山森林公园等环境幽雅,景色迷人。这里就像一个天然的绿色矿藏,吸引着大批专家、学者、游人探访,愉悦身心。
人文荟萃彰显历史文化深厚底蕴
周至历史悠久,山水擅关中第一,山川秀丽,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颇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汉家离宫,唐家园林,星罗棋布。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楼观台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之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现有古迹60余处,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黑水河畔的仙游寺,曾任周至县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千古绝唱《长恨歌》诞生于此,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法王塔,以隋代佛舍利的出土而扬名海内外。屹立于县城西的“八云塔”为唐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积雪六月天”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 3767米 ,原始森林、高山湖泊神奇秀美,珍稀动物种类繁多,素有“北方的西双版纳”、“亚洲动植物园”。还有伯夷、叔奇隐居的首阳山,李白秋访的玉真观,马召南塬的古战场,南通马蜀的古栈道,都蕴留着历史名人的足迹韵事,也留传着神奇美妙的美丽传说,吸引着大批中外宾客观光旅游,县城所在地二曲镇则是因明清哲学家、与孙奇逢、黄宗羲并称三大儒的李顒(号二曲)而得名。
地灵必然人杰。周至历朝历代文化名人众多,如东汉博学多才的隐士挚恂,北魏大将军梁昕,唐朝左史江融,宋代名臣赵瞻,清朝理学大儒李二曲等,他们或品行高洁,或著述颇丰,或国之栋梁,皆影响深远。 千百年来,周至县以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许多历代文化名人在这里驻足,吟诗作文,留下了美妙的传说。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曾在周至修行,大诗人李白秋访玉真观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李白在其《玉真仙人祠》中这样写道“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腾双龙……”白居易曾在周至做过县尉,他的千古名篇《长恨歌》就是在仙游寺写成的,而且是一气呵成。当年他命人从仙游寺挖来两棵松树栽种在自己的寓
1
所外,其寓所便取名“双松署”。后来白居易离开周至到凤翔任职,还取周至黑河的水饮用。北宋文学家苏轼三次游历仙游寺,写出许多动人的诗篇。有一年的二月,他出府公干之余“由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唐玄宗李隆基还在《过老子庙》中写道“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此外,王勃、王维、卢纶、元稹、贾岛、温庭筠、苏辙等也留下了众多吟咏周至的名篇佳作,有些至今还被人们传诵。
人文历史荟萃,是周至打造“文化名县”的重要条件,这些文化遗存和资源让当地政府看到周至发展的无限生机。今年5月份,周至县《“文化名县”工作实施意见》出台,标志着周至创建“文化名县”工作正式步入实施阶段。周至县坚持开拓创新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在挖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继承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正努力打造周至现代文化品牌。
崇尚艺术文化强县最活跃的因素 周至尊重文化,崇尚艺术的风气自古有之,在今天愈发凸显出来。在周至县的山乡小镇,村村落落,农民作家、书画家、诗人、秦腔把式、秧歌锣鼓高手多不胜数,他们充分享受着文化带来的欢乐,而这正是周至创建“文化名县”最活跃的因素。 周至县的文学爱好者多,而且队伍还在逐年扩大,这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心浮躁的当下,的确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周至县有一批文学创作骨干,县人大主任张长怀至今已有《放情山水》《老井台》《村口有个老碾盘》等6部散文作品集出版,并在全国及省市相继获奖。今年4月,周至县文化馆副研究员张兴海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圣哲老子》作为“国际道德经论坛”献礼读物面世,著名评论家李星认为这部小说“真实再现了老子痛苦、寂寞、孤独的生命和人生历程,揭示了他创造道家学说的思想、心灵和人格背景”。此外,周至县文联主席倪运宏创作的戏剧剧本、文学爱好者何俊峰和庞春茂创作的诗词、国稳社的书评等,都在当地有一定影响。退休干部张居仁创作的《周至赋》已镌刻在仙游寺的石碑上。除此之外,小品、电视剧、纪实文学创作也是硕果累累。目前,周至已有“二曲诗社”、“青春文学社”、“仙游文学社”等几十个文学社团,社员们自筹资金出社刊互相交流,文学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著名诗人雷抒雁有次到仙游寺游览,十多位文学青年闻讯冒雨赶来,跟他就诗歌创作展开热烈探讨,让诗人大受感动。 在西安周边农村,赶集逛庙会不是什么稀奇事,稀奇的是能在庙会上看到乡村书画家挥毫献艺。周至县书协主席李庭武告诉记者,县上的农民书画家已形成气候,哑柏、二曲、仙游等乡镇成立有20多个书画院,平时活动不断。业余书画家们不仅自娱自乐,还争相在书画展上亮相,庙会上的书画及民间艺术表演为古老的民俗活动增添动人的色彩。刘三民是二曲镇小寨子村村民,平时喜欢舞文弄墨,妻子在他的影响下也迷上刺绣,他俩为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共同创作的刺绣书法别具一格。
周至有“戏窝子”之称,周至县剧团走村过县,每年演出数百场,各村的业余戏班也相当活跃。终南镇一个村子里就有5个秦腔剧团,戏箱戏服道具齐备,村民们平时下地劳动,有演出放下锄头换上戏装就出发了,在演出市场已打出一片天下。此外,周至的剪纸、皮影、刺绣、纸扎、蜡雕、草编画等民间手工艺品,以及秧歌、社火,锣鼓等民间艺术表演也在周边地区叫得响、传得广。
传承文明办“二曲讲堂”征古乐传人
今年6月19日,周至县委大会议室出现从未有过的火爆场面,不仅座无虚席,连走道都站满了人,周至“二曲讲堂”首场讲座邀请著名作家叶广芩讲述《从杨贵妃生死之谜看周至文化魅力》。叶广芩借用多媒体形式,以娓娓动听的语言,从杨贵妃生死之谜讲到白居易和《长恨歌》,讲到仙游寺、傥骆古道,从日本开发“贵妃经济”讲到周至文化、周至山水、周至旅游、周至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丰富的史料,深刻的哲理,幽默的谈吐,独到的
2
人生感悟让听众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聆听名家细说周至山水,感悟历史传承古今文明”,据了解,以此为主题的“二曲讲堂”文学艺术系列讲座将持续举办下去,使之成为周至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以提高广大群众对周至人文历史、自然地理以及风土人情的认知程度。 开办“二曲讲堂”,只是周至打造“文化名县”的一个举措。周至集贤古乐征集传承人同样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史载,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周至南集贤成为皇室大型宫殿区,因终南山风景秀丽,皇族常来此游猎,故流传下来盛唐乐舞,并在民间逐渐形成大唐宫廷音乐会,又称集贤香会,其乐谱及演奏形式流传至今,称为集贤古乐。集贤古乐被专家称为“唐代宫廷音乐的真音”,是西安鼓乐俗派的代表,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由于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变迁,集贤古乐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为了让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周至县首次在社会上公开招纳古乐传人,如今已有35名新人充实到演奏队伍中,为民间音乐注入新鲜血液。 整合资源传承文明奏响时代强音
记者在周至县采访时,能处处感受到鲜活的文化气息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孜孜追求。如今,周至县已提出“生态立县、文化名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全面推动“文化名县”实施工作,以进一步提升周至的文化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周至县博物馆、民俗馆、叶广芩楼观文学院、万鼎老县城艺术基地、省诗词学会桃李坪桃林诗会都正在加紧筹建;《老子》《玉真公主》《平阳公主》等反映周至人文特色的影视剧也进入筹拍阶段。 楼观台位于周至县城东南20公里的终南北麓,是我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讲学的地方,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周至县打造“文化名县”正是以此为龙头,今年继举办大规模的“道德经”论坛之后,还准备举办“道教与生态”国际论坛年会、老子文化周等活动。
“四月八,游大蜡,姐家姐家头插花,把住门框看大蜡,青籽扁担大烟花。风摆衣衫赛荷花,青腿裤子绿裹脚,照见一个小伙子,手摇妈妈抿嘴笑……”这首《游大蜡》在终南山区流传久远,形象展示了村民们观看大蜡、男女青年相会的生动景象。的确,周至县的民间文化遗存丰富多彩,除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集贤古乐外,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还有豆村大蜡、八家庄牛斗虎、渭旗锣鼓、军寨道情,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哑柏刺绣、二曲礼仪等,这些民俗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地滋长着,成为一辈辈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在周至创建“文化名县”的过程中,这些民俗活动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它们必将焕发出新的风姿。
文化,让“金周至”的含金量更高了。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9bbec689eb172ded63b7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