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胰岛素瘤误诊为精神病2例报告解析 》,欢迎阅读!
胰岛素瘤误诊为精神病2例报告解析
作者:温登彪郝爱琴
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3期
温登彪 郝爱琴
(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医院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 本文通过对胰岛素瘤病理症状的分析,探寻胰岛素瘤通常被误诊为精神病的相关原因,通过临床病例的解析,找出确诊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胰岛素瘤 精神病 误诊 临床解析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1(c)-0094-01
胰岛素瘤(即胰岛B细胞瘤)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一种疾病,由于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如果胰腺长了肿瘤,也就是胰岛素瘤,导致其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紊乱,生产大量胰岛素,使人体血糖不断下降。此时若患者不能及时进食补充血糖,常会出现一系列低血糖的症状,例如心慌气短、容易饥饿、手抖出冷汗等,有的人甚至会出现忽然昏迷、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抽风癫痫发作等症状。由于本病症发作时表现形式多样,很多临床医师经验和认识不足,加上肿瘤常<2cm,极易误诊为癔病、癫痫及其它神经精神疾病。
本院曾收治2例,误诊长达数年之久,现报道如下。
例1:患者,女,54岁,主要症状为全身虚弱乏力、头晕目眩,有时嗜睡,反复发作2年,来本院就诊,查体并未见异常,入院以“眩晕症”给予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后,病人出现性格改变、常现幻觉、行为异常、神志恍惚等莫名症状。经观察排除药物副作用所致,请精神科医生会诊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镇静对症治疗后,病人又出现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状,急查血糖1.8mmol/L,给予葡萄糖静滴治疗,病人很快好转。进一步给患者做胰腺CT检查,发现胰头部肿大,达到1cm×0.8cm,低密度影,最终诊断为胰腺肿瘤,手术切除。此病理诊断为胰岛B细胞腺瘤,术后康复。
例2:患者,女,62岁,因精神障碍1个多月后入院。近3年内没有明显诱因,常于清晨出现紧张焦虑、四肢发凉、软弱无力等症状,进食后症状好转或消失。入院前1个月患者突然昏厥,后又自行恢复,几小时后出现精神分裂症状,病人烦躁不安,胡言乱语,答非所问,在外院以“精神分裂症”治疗无好转,来我院。入院查体:意识朦胧,血压120/80mmHg,脉搏80次/min,血
糖:1.2mmol/L,其余指标均正常。即给予5%葡萄糖静滴,患者清醒,复查患者清醒后清晨空腹血糖2.8mmol/L,餐后2h血糖:4.5mmol/L,脑CT及胰腺彩超正常,饥饿试验:自晚8时至次日晨6时禁食10h,出现多言、傻笑、双手不自主运动,急查血糖1.9mmol/L;禁食11h后观察,患者反应迟钝,困倦,意识渐渐不清,查血糖1.3mmol/L。腹部CT:胰尾部可见一0.65cm×0.6cm,低密度影,诊断为胰岛素瘤,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胰岛B细胞腺瘤,术后病人康复。
病例讨论:胰岛素瘤又称胰岛B细胞瘤,由胰岛细胞形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腺瘤,增生或癌细胞所致,由于胰岛素或胰岛素原分泌过多,表现为胰岛素过多或低血糖综合征,临床上以反复的低血糖症为特征。低血糖症有2组症状表现:(1)为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大量释放肾上腺素而引起心慌、饥饿、手足颤抖、皮肤苍白等;(2)为脑功能障碍,脑细胞因葡萄糖供应不足,伴供养降低所致,脑组织短期缺乏葡萄糖,尚能利用蛋白质和脂肪的能量,但低血糖反复发作或历时较长,则引起脑缺氧发生,因脑皮层受抑制,所以临床精神症状明显,出现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
烦躁不安、行为异常、萎靡嗜睡、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等症状,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或脑血管疾病等。
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症状认识不足,一般来说患有“胰岛素瘤”的病人会出现Whipple三征症的表现,即空腹低血糖、发病时血糖最低只有1.6mmol/L,远远低于2.8mmol/L的标准,给予高糖液体或进食后立即缓解。除此以外还会出现因低血糖诱发的心慌发抖,虚弱无力,有的人还会出现神经性低血糖引起的脑组织改变,也就是我们常说得“人格改变”、精神错乱或癫痫。其典型症状为清晨空腹时自发性低血糖,也有的因为进餐延误、过度运动、精神刺激、发热不适等诱发。总而言之,低血糖症的确立,不仅是诊断胰岛素瘤的主要依据,也是与癫痫、癔病等精神疾病相鉴别的重要依据。诊断病症时也有几点值得注意:有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缓慢,则可能没有或者没有明显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而首先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另外,胰岛素分泌瘤,并不一定总是处于活跃分泌状态,所以病人的血糖并不总是很低,胰岛素P葡萄糖比值也时而正常时而异常。这些要靠广大医学工作者耐心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来感受,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检查,否则就有可能导致误诊。因此,对于那些表现为发作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病例,或曾按癫痫、癔病等治疗无效者,均应常规检查空腹血糖(必要时应反复检查)。如果患者入院后无低血糖症状,可做24~72h或更长时间的禁食饥饿试验,其间每4~6小时抽血测血糖、胰岛素、C肽、皮质醇,经过如此反复诊断,90%的病例均可得到确诊。
从很多的病例分析中,我们得出以下的经验教训:(1)胰岛素瘤是来源于胰岛B细胞后一种罕见肿瘤,许多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缺乏了解,所以走了许多弯路;(2)并非所有的病人都有典型的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引起的各种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因为本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易得到肿瘤的定位诊断,故常被误诊延误治疗,因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糖低、头晕、乏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应警惕胰岛素瘤。
针对相关病例,专家也表示,胰腺癌的恶性度虽高,但胰岛素瘤也不是大家所想的那般吓人,只要正确诊断,及时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绝大部分胰岛素瘤可以获得治愈,即便是恶性的,由于其生长速度比较缓慢,积极治疗也可获得长期存活。但是此病如果不能及时就诊或确诊,得不到正确的治疗,长期低血糖就有可能危及生命,而反复发作的低血糖也会诱发神经性低血糖,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的损伤,也就是说不是精神病的患者也极有可能真的成为“精神病”。在此希望广大医学工作者能够充分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积极用于实践,开拓思路,多掌握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免因类似误诊贻误治疗,降低误诊、误治率,为广大患者早日解除痛苦。
【收稿日期】 2011-10-1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9b17b5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