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专题六讲》读书报告

2023-03-24 14:31: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考古学专题六讲》读书报告》,欢迎阅读!
考古学,专题,报告,读书
《考古学专题六讲》读书报告

张光直先生祖籍台湾,于国难之际在北京长大,光复后返回故土,中研院史语所、哈佛

大学受教,后在耶鲁大学、及哈佛大学任教,从事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教学研究工作 这本《考古学专题六讲》出版于上个世纪80年代 第一讲中国古代史在世界史中的重要性,先从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观念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的特征,提出“从史前到文明的过渡,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有多方面的、重要的连续性”为对比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不同,张先生借用西方文明概念中文明的几个特征文字城市、金属工业、宗教建筑在中国文明与中美洲文明的考古发现中去寻找这四个特征,提出两个文明转变的概念:一种是西方式的突破性;另一种是世界式的非西方式连续性的文明,中国与中美即属于后者。

第二讲 从世界古代史常用模式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介绍了农业起源的西方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的猜测、研究成果,应用考古学对史前史研究的两种基本概念“交互作用圈”“地域共同传统”的概念来解释中国文明形成问题,分析提出中国远古文明的多起源及融合。

第三讲泛论考古学,从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四个基本概念资料技术、方法、理论来深入浅出解释考古学的工作

第四讲 考古分类介绍在考古工作中分类的方法,通常“语言所代表的分类是了解生活方式很重要的入手方式”,但是远古的考古资料常没有语言记载,他提出“为了寻找、辨认古人的分类,应该运用比较法,去寻找具有文化社会意义的分类”,再分析“什么是具有文社会意义的分类?为什么要使用比较法”我初读这一章时,先惊艳于张先生所举的例子,随后的疑问是“难道符号不是一种语言吗?”

第五讲 谈聚落形态考古先介绍西方对聚落形态研究的主要理论、聚落研究在考古学的重要性,再从地理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各提出对聚落研究的主要方法:聚落地址、聚落内部组合形态、聚落与聚落之间、聚落圈,与贸易、经济政治、生态、宗教、婚姻等功能群的关系,同时性、共生性。

第六讲 三代社会的几点特征主讲夏商周三代,张先生的力作为《中国青铜时代》对三社会特征可谓非常熟悉,如祭祀与政治财富权力的关系,这一部分与第一讲略有重复,较详细举例指出青铜器中动物图案的意味,艺术与巫术的关系;另外有趣的是三代迁都的原因,张先生引用各家资料但可看出他倾向于认为这三代迁都是为了祭祀的需要而寻找铜矿与锡矿,我以前认为是为啦政治斗争及原始农业在一块地力耗尽后不得不迁都;再论述夏商周三代民族,他先引征前人认为商与周是来自南亚和藏缅民族的观念,再从夏商周三代文化这延续来反驳。

有关三代青铜器中动物图案的意识,我受李泽厚先生的影响认为那恐怖的动物图案是出于恐吓人民,但张先生指出这些礼器为上层贵族所控制,下层人民根本无由得见,这些图案是充当祭祀中的通天工具。可是为什么通天需要可怕的形象呢?这是我的疑问。 附录为“论‘中国文明的起源’,张先生从生产工具、手工业分工、金属技术、墓葬、建筑规模、城墙、战争、法器性美术、文字这些方面来比较几个主要新石器文化仰韶、龙山、二里头、殷商文化之异同来看其发展,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远古文明发展的多源性、中国远古文明发展的动力是政治与财富的发展,而非生产技术的进步这些结论。

不刻意求同,兼容存异--可说是我读完张光直先生这本《考古学专题六讲》除内容外最深之体会:张先生不强行以从西方文明的发展规律中提炼出的理论来解释中国文明的发展,但并不排斥以之来做对照分析来分析中国远古文明。他在第一讲的思想可谓一直贯穿全书


“根据中国上古史,我们可以清楚、有力地揭示人类历史变迁的新的法则。这种法则很可能代表全世界大部分地区文化连续体的变化法则。“在建立全世界都适用的法则是,我们不但要使用西方的历史经验也尤其要使用中国的历史经验根据这些历史事实建立的法则,适用性会大加大加强”

在论证的过程中,张先生旁征中西方各家之言,中国的主要是前辈学者的史料勾沉、西方的是通行的理论这也是作为读者的我深感可贵的一面,之前读何柄档先生《黄土高原与中国农业的起源》一书,何先生不可谓不严谨,他从气候、风力、土壤学、远古文献、考古发现、生物技术等各角度来论证中国农业之有独立起源及起源处,读完此书,可谓深服,但唯一的缺撼是何先生不提西方其他不同的观点,读者失去鉴别的机会。而张光直先生此书中在涉及中国农业起源、文明起源时会将不同观点与依据细细道来。因此,我在读何先生一书时略有怀疑何先生有深厚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对张先生,唯感心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5f2c7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3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