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清照《武陵春·春晚》》,欢迎阅读!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两宋之交词坛上中国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武陵春·春晚
宋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1)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2)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3)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游览胜地。李清照在浙江金华度过了晚年 生活。
(4)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 (5)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这首《武陵春》是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寄居浙江金华,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整首词借暮春之景,以“愁”字为主线,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思是狂风骤雨过后落花满地,描写的是词人被风雨锁在室内的忧闷愁苦之情。 “尘香”二字写的是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层,一句三折,顿挫有致。“日晚倦梳头”,写日高方起,又无心情梳发。这看似违背常理的
细节描写,正好写出了作者在国仇家恨的环境下那种难以排遣的凄惨心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作者环顾四周,丈夫遗物犹在,睹物思人,念及北国故乡,而“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所以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欲语泪先流”这一切正想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眼泪早已扑籁而下,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词至此结束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一段落。
下片“闻说双溪春尚好”,语气陡然而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现在却“也拟泛轻舟”了,似乎是心中微露出一丝喜悦的波澜。然“闻说双溪春尚好”,只是从旁人处听说而已,可见自己整日独处,无以为欢。“尚”、“也拟”等字,说明词人萌动了游春解愁的念头。但人却未成行,心绪又转:“只恐”双溪舟小,载不动那么多愁苦。
总起来看,整段下片,大意是说小小春游,不足以慰藉词人如山一样沉重的愁。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广为传诵的名句。“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如今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一种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舟”二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动态感。其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李清照是极擅长写愁绪的。除本词将愁写成有形体、重量、动态外,她还在其它词里将愁写得有长度,如:“如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浓度,如:“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
庭芳》)等等。这些都形象传神,韵味幽深。
《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课后思考题:
《武陵春·春晚》在描写愁绪方面有哪些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a15838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