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作者:杜翠兰
来源:《中学理科园地》2012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通过教育科学出版社,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二章第2节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如何在课程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新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新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日渐缩短,社会对人才关于知识获取、掌握及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若习惯地按照既定的框架和教学程序操作最终使学生掌握“现成知识”的教学方式,则在社会的高要求下将越来越行不通。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样的道理,笔者认为,教师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教学生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李政道教授在谈到人才培养问题时,曾风趣地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上海学生对上海的马路十分熟悉,另一个学生从未到过上海,若给他们一张上海地图,明天考画上海的地图和填写街道名称,则后者可能考得比前者好;且过了一天,把他们放到上海市中心,假定所有的路牌子都拿掉了,那么谁能正确走到目的地呢?答案是显然的。”李政道接着说:“真正的学习,是要没有路牌子也能走路,最后能走出来,这才是学习的本质。”李政道教授形象地描述了学习的本质不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也不是把学到的知识留在自己脑海里面,而是学会自己“走路”,独立学习,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有自己的独创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仅仅是授予学生以“鱼”,而更应授予学生以“渔”。然而“授之渔”并非易事,教师该怎样授予学生以“渔”呢?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赋之以“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题材“诱惑力”要够大,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动力在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下耐心地去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最佳效果,从而达到掌握“渔”的技术。 笔者在上到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高中)第二章第二节《图形、图象的获取与加工》的内容时,题材选择给黑白美女照片“化妆”(上色)并添加文字效果(知识点为图层样式和图层混合模式),内容新颖,这一题材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时,笔者趁机引导学生探究“化妆”前必须掌握的知识,于是学生就很乐意也很有干劲地想要知道到底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才能进行“化妆”了。
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为授“渔”奠定基础,创设氛围。接下来可以顺利进入授“渔”阶段了。笔者认为,授“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授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是授予学生学会团体合作、互相交流的能力,最后是授予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造)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db101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