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病学现状及发展

2023-03-17 04:25: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精神病学现状及发展》,欢迎阅读!
精神病学,现状,发展
浅谈精神病学现状及发展

姓名:刘敏 学号:200615170126 班级:06中医17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巨大机遇与财富的同时,人们的健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人们对于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致病作用日趋关注。当今社会,健康不再仅仅是指躯体的无疾病状态,而是广泛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等领域的多个层面。

精神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分支,它主要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理、病象和临床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

现代精神病学不单涉及各种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或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障碍的诊治,还涉及到适应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偏异,以及诸多类别的儿童智力、能力或品德上发育障碍的防止、矫正和处置问题。现代精神病学在理论上涉及自然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的若干分支,在实践上已发展到与社会心理卫生相结合的阶段。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活动包括:认识活动(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组成)、情感活动及意志活动这些活动过程相互联系,紧密协调,维持着精神活动的统一完整。

精神疾病主要分为轻型精神疾病与重型精神疾病。常见的重型精神疾病有神经衰弱等。常见的轻型精神疾病有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轻型精神疾病主要是表现在感情障碍(如焦虑、忧郁等),思维障碍(如强迫观念等),但患者思维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及其自知力都基本完好。而重型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初期患者也可出现焦虑、强迫观念等表现,但此类患者的认知、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变的很差,自知力也几乎全部丧失。 当然,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认识,时常决定并影响着人们对精神障碍的态度、观点和方法。而精神病学的发展过程既反映人对精神障碍及其规律的认识过程,也反映出人类从纠正并扭转对精神障碍的歧视、偏见中取得进展的历程。 在各种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医学典籍中,无不记载有精神障碍的病象及其诊治方法,和人们对这些现象的态度。但在漫长的科学文化落后的历史时期,精神障碍则被视为荒诞莫测的古怪现象,而患者更被看作是魔鬼缠身,并受到虐待甚至残害。

随着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精神障碍的态度也逐渐在转变。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皮内尔提出解除病人的枷锁和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精神病人,从而写下精神病学观念史中划时代的一页,并且引领精神病学进入了医学科学的门槛。

然而,在实践工作中,由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所限,直到20世纪30年代,精神病学仍属于描述性的探讨与积累资料的阶段,缺乏广泛有效的治疗措施,医院管理也仍处于看守性照护的状况。

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方法的革新,改变了精神病院的气氛,使关闭的看守性管理一变而为开放性管理,彻底解除对病人身体的约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与此同时,精神障碍的诊断技术也有了进展。脑电图、脑电位分布图、脑诱发电位脑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及脑磁共振等技术的应用更加有助于对某些病症进行客观检验。而许多心理测查、人格测查和智能测查方法,对精神障碍心理诊断技术的开展也有了很大的半年帮


助。精神病流行学和社会精神病学的普及,一方面从宏观上探讨了精神病障碍的病因,另一方面加深了人们对精神病医学的认识与理解。社会性治疗和康复措施方面也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

21世纪的到来,使我国精神医学的发展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联络精神医学的发展、社区精神医学的发展和精神卫生机构领导和医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看到未来的精神医学将有更多的创新性研究,我们也在逐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精神障碍的治疗通常采用综合性措施,例如各种精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工疗和社会康复治疗等。在医疗观点上,针对不同流派的治疗观点,采取务实的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实施治疗中,一般采取由精神科医生、护士、社工员、工疗员、心理员组成的治疗小组协同工作但由于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心理卫生知识的大众知晓率低,尤其是对“精神障碍”的病耻感,目前大多数心理疾病或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问题的就诊途径是综合性医院,而我国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现状却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不足。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是精神病医院和重型精神病患者,其服务范围不足精神卫生工作1%。目前,全国平均每10万人口中只有1名精神科医师。然而,现有的资源和服务体系与当代精神卫生需求和广义的精神卫生服务对象范围相距甚远,而与日益增长的综合性医院中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是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严重不足。

其次,精神障碍识别率低。当前,我国综合性医院中的临床医师缺乏应有的精神卫生知识。根据对上海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且,对已识别的心理问题,其治疗率也很低。正是由于非精神科医师忽视了患者的精神症状,使绝大多数的综合性医院中,伴发心理障碍的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综合性医院医生精神卫生知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医学院校对精神卫生教育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使得医学生的精神科知识先天不足;精神医学教学也多以重精神病为主,使得医学生对日益增多的神经症、各类心理障碍、睡眠障碍、药物依靠、老年精神问题及其它与精神医学相关问题所知甚少。所以,精神医学应纳入综合性医院医生的继续教育

再次,缺乏系统的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会诊-联络精神病学是指精神科医师在综合性医院开展精神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研究综合性医院中心理卫生、社会因素、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加强精神科与其他临床各科之间的联合和协作,从心理、社会生物因素多维度为患者提供医疗和康复服务。然而,国内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的开展相对滞后。其主要原因是会诊率低。而影响会诊率的因素主要有:1临床医师忽视精神症状;2、医生缺乏精神卫生知识,把一些心理障碍问题视为正常心理反应;3我国很多医院未开设相应精神卫生专科,为开展会诊-联络工作4、目前主要是传统的会诊,缺乏专职的会诊-联络医师常规地参与临床医疗工作,说明我国原本为数不多的会诊服务工作的粗略。 最后,生物医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综合医院中,临床医生对精神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与躯体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不够,并不利于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康复。

我国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精神卫生的建设也不容小视。1、在综合医院设立精神医学科现代精神卫生工作的范围应涵盖各类精神疾病的防治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因此,首先要加强行政治理部门和人员的精神卫生服务意识,充分熟悉精神卫生工作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价值,积极拓展精神卫生服务的渠道,通过行政法规及相关政策,在综合性医院开设精神医学科心身医学科或临床心理科,为精神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2、大力开展会诊-联络精神病学工作。在建立综合性医院精神医学科的基础上,结合会诊联络,一方面深入临床各专科,甚至建立定点联系,综合应用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法和手段,协同处理各类患者;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联络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b358c8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