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月》,欢迎阅读!
望月
“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这是李白《静夜思》里的两句诗,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也许,大诗人的这一望,开启了大众睹月思乡的情绪。 月最美在中秋,月圆明亮人团聚,好赏月。
中秋节的起源有好几种讲法,而中秋赏月活动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从最开始严肃的祭月活动演变到后来庆祝丰收的欢愉活动,并渐渐有了文人墨客的参与,吟诗作对,附庸风雅,借物抒情,用优美的文字将月亮描绘成了美的化身。
小时候是有赏月的。记得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平地,平地旁边是弯弯的小河。那时候经济还不发达,现代化程度不高,家里也拮据,没什么电器,没得空调吹,更没电脑手机可玩,还时常停电。所以天气热的晚上,吃完饭,最惬意的就是将家里的老式竹凉床和几条凳子搬到屋外的平地里乘凉。中秋节的夜晚更是如此,一家人团聚,一边吹着河风,一边望着月亮慢慢地升起,一边守着父亲听他讲故事,再玩些猜字谜,成语接龙的游戏,其乐融融。那时候特别崇拜父亲,总觉得他肚里装着讲不完的故事,猜不完的迷。因为小,甚至对月亮有关的神话还有点将信将疑,月亮上是否真的有嫦娥、吴刚和桂树?
后来慢慢长大,求学、工作,离开故土,远走他乡,虽然好几年都是一个人在外地过中秋,思乡日盛,却再也找不到那种赏月的感觉和味道了。也许是因为“月是故乡明”,或者是因为长大后缺乏了神话想象的缘故,又或者更因为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加上又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便有了更多玩乐和排解孤独的方式,因此每到中秋时,往往只是习惯性的抬头望一望天空,看看月亮圆了没,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该干嘛还是干嘛去。
因为距离产生美的缘故,或许只有远在他乡才会更加思念故土亲人,只有身处国外,才能更体验爱国情深,
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改革开放初,慢慢有人远赴异国淘金,衣锦回国,出手阔绰,被称之为“海龟”,引得周围的人羡慕嫉妒之,于是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直至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然而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却似乎并没有得到成比例的提升,总觉得似乎还是国外好,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移居国外,于是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前赴后继走出国门,走遍世界,或去学习,或去淘金,或去旅游,回来者,“海龟”有之,“海带”也更多,不过这也算是好事,有了亲身的体验和观察,开拓视野,取长补短,不再盲目崇拜,才能真正地知己知彼,才能明白得与失,才更懂得珍惜当前。
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一直被国人或国外人所诟病,教条、呆板等标签一直背负在中国的身上。去年英国BBC制作的中国教师赴英教学纪录片,引起了中国教育大讨论,被指水土不服。而时隔一年,今日在网上看到英国《泰晤士报》的一个报道:英国投入4000多万英镑,推广中国数学教学模式。文中提到,上海的教育体系正迅速成为全世界最出色的系统,英国教育部的国务大臣吉布宣布,
“上海式数学教育”将成为英格兰的标准教育模式。也许,这将对提振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这离我们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希望也愿意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们站在祖国的蓝天下,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能无比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995d44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