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徐冰作品《天书》的解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徐冰作品《天书》的解读
作者:宋田利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6期
【摘 要】徐冰的《析世鉴—世纪末卷》,这幅作品用无数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而成,组成了一系列无人能看的懂得文字,就被观众称之为《天书》,徐冰的作品通过人们知识的累积和天书文字的的不可知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看似熟悉实则是个未知的世界里,让人感觉知识越多越显得无知,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人们通常都认为文字就必须有含义,而徐冰的天书告诉我们文字也可以作为欣赏品来看,只从视觉艺术上单纯的欣赏文字,变通艺术家的思维,从而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关键词】观念;版画;文字;书法艺术
20世纪80年代时,一幅版画作品引起了艺术界的强烈关注,那就是徐冰的《析世鉴——世纪末卷》。这幅作品用无数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而成,组成了一系列无人能看得懂的文字,就被观众称之为《天书》。《天书》的装裱是以古代卷轴的形式装裱而成,而且尺幅巨大,制作的非常考究,这些铺天盖地的装置是那么让人敬畏。就像徐冰很喜欢的那句话“在没有任何概念可参照的条件下佛才出现”,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完全没有任何知识可供参考的情况下,才会领略到事物的真正价值。然而正是这样一幅发人深省的作品《天书》却让一些知识分子称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侮辱”。我认为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评判,对此有以下几点分析: 一、从文字本体方面来说 (一)文字本身的性质
追溯中国文字的历史那最早应该就是商代的甲骨文了,文字最早是为了满足人们交流、记录的需要而发明的符号,大约是人类步入农耕社会时期开始萌芽的,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字经历了无数次的改良后就形成了今天的文字。一直以来,在人们的思维中文字就是用来交流和传承文化的,是音、形、意的结合。而徐冰的作品同样也是文字,却不是给人们的交流提供方便,相反,它打破了人的正常思维,通过给人找麻烦,就像电脑,死机之后,重新启动它,又获得了新的运行空间。
(二)书法艺术的本质及与天书的不同
由此,我们联想到中国的书法艺术,书法不仅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一方面它起到了传承文化、语言交流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它又可被称为是一种造型艺术。中国的书法闻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海内外,更是体现它的一种境界,一切的书写技巧都应该被抛弃,存在的只是那一种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徐冰的《天书》中那些伪汉字的诞生可以说揭示了中国汉字的造字原则的本质,也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造字的一种惟妙惟肖的模仿。由此看出,徐冰对许慎的《说文解字》非常的熟悉和了解,否则他是不会那么容易就造出这些伪汉字的。同时让人感动并且欣慰的是在徐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传承和复归,这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深深的反思。 二、从中西方观念来看
中国与西方在文化精神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即双方对自然的态度上的不同。古人最早解释艺术的含义是在《说文解字》中,而里边对于“艺”的解释更是发人深省,印象深刻,“艺,种也”,大概的意思是艺术是一颗埋在人们心里的种子。中国一直都有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标准,但随着后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文化交流进入到了空前的境界,中国的自古以来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受到了西方思潮的冲击,这一时间使人们对固有的艺术标准和素养的认识变得混乱,摇摆不定,徐冰他就把眼光定在了中国元素上,用传统的汉字笔画重组,虽然看不懂,但整个气势和不懂恰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中国传统的东西来诠释当代艺术。
三、解读徐冰作品《天书》的观念 (一)读不懂的《天书》
《析世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看不懂,那么多漂亮的文字,看起来像是我们最熟悉的汉字,但细读起来,却一个字都不认识。这些读不懂的文字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部《天书》从造字、刻板、印刷到装裱这一系列的程序花费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头来变得一点意义也没有了,一切都是那么荒谬。就仿佛我们走进了一个看起来很熟悉突然又变得陌生起来的世界,给人一种不可知的巨大的恐惧感,原本以为这是一个自己很熟悉,很了解的世界,却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陌生的世界,顿时感觉自已以前所具备的知识都变得无用了,一切都那么虚假。一时间把自己全盘否定掉,真的是太可怕了,在精神上给人以巨大的震撼。 (二)徐冰的工匠精神
但凡是个大师,他都不会去蔑视工匠,而工匠意识是每个大师必须具备的,并且都必须经过这个过程才会称之为大师,反过来说,那些不屑于做工匠的人通常情况下很难成为大师。一般情况下,搞视觉艺术的大师都会非常热情的投身到各种材料的尝试中,并且在与材料打交道的同时感到满足和快乐,在探索材料的时候不屑并且讨厌这种感觉的艺术家是很难让人理解的。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当代艺术家来说,观念更重要,也就是说想要比做重要的多,但一个艺术家的基本素养却是在做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艺术家在制作的同时能够感悟生命的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义,在做的过程中又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而徐冰就能回归平静的心境,潜心研究并以工匠的角度苦心制作数载,这并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得到的,而这也就造就了徐冰今天的成就和他的《天书》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精神上的震撼和感动。在徐冰的作品中,他越过传统的书法,排除了汉字的发音和含义,把文字重新再造了一番,更是其艺术语言表达的需要。但他并不是完全的原封不动的搬弄以前的文字,当然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调戏和侮辱,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去证明一些东西,他那严谨的制作流程丝毫看不出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他只是在完成一次巨大的突破,把汉字从一个音意符号向纯粹的造型艺术的转化。 四、结论
徐冰的作品通过人们知识的累积和天书文字的不可知给我们的感觉是: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看似熟悉实则是个未知的世界里,让人感觉知识越多越显得无知,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同时也让我们这些搞艺术的人们明白,换一种角度看世界。人们通常都认为文字就必须有含义,而徐冰的天书告诉我们文字也可以作为欣赏品来看,只从视觉艺术上单纯的欣赏文字,变通艺术家的思维,从而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谷文达.非陈述的文字[J].美术思潮,1986年第6期.
[2]袁晓园、徐德江.九论汉语汉字的科学性[J].汉字文化,1989年第3期. [3]徐冰.在僻静处寻找一个别的[J].东方视觉,2010年. [4]胡河清.徐冰的天书与新潮书法[J].中国书法网论坛,1993年.
[5]王艳娟、陈文.徐冰最会“玩”文字游戏的中国艺术家[J].北京周报,2008年第3期. [6]刘长欣徐冰:好的艺术作品要与时代对话[J].南方报网,2013年. [7]木叶.徐冰:中国,一个对焦的过程[J].中华读书报,2013年07版. [8]新视觉杂志.徐冰:天地间的那些禅意[J].新视觉杂志博客,2009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836f64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