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1.1 劝学 素材(4)(鲁人版08版必修1)》,欢迎阅读!
word
【相关】
1.走近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世人尊称他为荀卿,荀子是孔
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 天行有常( 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X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X“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 性善论”提出“ 性恶论”。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写的,一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荀子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 2.学习篇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X向《说苑》
(4)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5)顽强而勤勉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舒曼 (6)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语篇鉴赏】
一、跨越时空、振聋发聩的思想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荀子在开头借君子之言定论,劝导人们“学不可以已”。作者
- 1 - / 3
word
提出论点后,并没有抽象说理,而是连用了五个比喻为论据作形象地论证,前二个比喻说明学习是无止境的,人应活到老,学到老,不断用人类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也说明了只要不停止学习可以后来居上。后三个比喻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习性。第三段又用了五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应利用外物,学习可使人能力提高。那么,应该怎样学习呢?作者又运用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尽管二千多年过去了,但荀子的这些思想仍然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意义。作为处在黄金时代的同学们,就要牢记先哲教诲,发扬好学不倦的精神,把视野投向古今中外,从大千世界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滋润自己,提高完善自己。
二、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的说理
在艺术技巧上,本文最大的特色,便是善于运用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如文章开首,连用“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五个比喻,从不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本文使用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有的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喻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三、音韵和谐、铿锵有力的语势
除以喻代议,寓议于喻进行论证外,本文大量运用了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于文学韵味,甚或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 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 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整齐的排比,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推动了论证的步步展开,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高度凝炼、千古不朽的语言
《劝学》的语言特色十分突出,句式整齐以四字居多,间以杂句,错落有致,富于变化。遣
- 2 -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7ec3651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