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我国医患关系的认识及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欢迎阅读!
关于我国医患关系的认识及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摘要】 我国当下的医患关系出现了许多不尊重,不信任,不配合,不理解的因素。通过对近年来出现的不和谐医患关系现象的分析,可知其产生的原因与医学发展水平有限,医患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有关。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增强大众对于现有医学科技水平的认识,保证良好的医患沟通,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关键词】医患关系 医学科学技术 医患沟通 医疗资源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普遍能够享有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可是医患关系的不和谐表现突出。从之前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主要把医患的不和谐归咎于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和患方的不合理要求。笔者深入分析了当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认为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见。 1 不和谐医患关系的表现 1.1 不尊重
不尊重是不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尊重是人与人交流时的最起码的原则。然而患方对于医生的不尊重时有发生。没有彼此尊重的前提,就没有静下心来沟通的可能。在医疗过程中的一些小的误会就会不断发展,演化出严重纠纷的后果屡见不鲜。
尊重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原则。战胜疾病是要靠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合作来完成的一项事业。因此笔者认为“不尊重”是当今不和谐医患关系的核心因素。 1.2 不信任
医学科学的专业性强,大众对医学知识匮乏,使医生成为了医疗过程中的主体。医生要对患者的医疗过程负责,而患者也要听从于医生。近来一份社会调查显示:患者对医务人员表示信任的比例为43.80%,而医务人员认为患者可信任自身的比例为25.96% 。可见医患关系存在严重的不信任因素。
不少患者看到医生比自己年龄大,可能还会显得比较恭敬,而看到年轻大夫,就不信任他的专业能力。有些患者宁可相信一些民间所谓的奇药偏方,也不愿听从医生的逆耳忠言。 1.3 不配合
患者不配合主要是因为对于医生的不信任,其次还有患者自我约束能力差,对于医生所交代的注意事项不够重视。患者不配合,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自然会打折扣,进而催生出医患关系的不和谐。 1.4 不理解
不少患者以为只要到了大医院病人就不会有危险了,出了问题肯定是医院的责任。殊不知,医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只是一门科学,有着许多尚未攻克的难关。医生只是医学科学技术的执行者和创新者。患者没有理解这些,就会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想当然的归咎给医生,滋生不和谐的医患关系。 2 不和谐医患关系的原因
我国的医患关系的不和谐有很多原因。首先,医学科学技术还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还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医患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医生没有很好的向患方及家属告知病情,患者也不够信任医生。第三,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出现紧张与浪费。基层医院有限的医疗水平和条件造成不少误诊,而对于基层医院的强调和相
关宣传又很少。于是大量患者对医院极其不信任,无奈之下,只好不远千里地求助于“名院名医”,结果造成看病难和看病贵。 3 不和谐医患关系的结果
不和谐的医患关系,直接造成医患双方的不信任。医生较难开展正常的医疗工作,患者也不能安下心看病。不和谐的医患关系的不断发展,甚至会激起严重的社会矛盾。医患之间时有发生群体性冲突。 4 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4.1 医生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以及较强的专业能力。
作为医生,首先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主动积极构建医患之间的相互尊重的格局,这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丰富的医学知识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和前提。医生良好的专业能力无疑可以减少医疗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4.2 医生要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主导并加强医患沟通。
沟通是取得患者信任的有效办法。医生要充分用知识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让病人理解大夫是好心,催生医患关系情感,还要经常打比方,不能用容易理解的术语向患者解释其病情是医患会面中最严重的问题。这一切是让患者了解医生已经尽心尽力,是在切实解决问题。总之,医生应该也是交流沟通的高手,能够取得患者信任。
4.3 政府应该针对大众普及医学常识,提高大众医学素养。
随着人们医学素养的提高,大众会更容易地理解现代医学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医生的工作就会少很多不理解和不信任。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把简单的医学知识加进义务教育的内容中去,将来使具有基本医学知识的患者能同医生真正站在一条战壕,共同战胜病魔。
4.4 政府应加强基层医院的建设及宣传
对于基层医院如县医院的大力建设和宣传,可以保障病情突发或者危急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挽救生命,同时,由于基层医院的分流作用,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得到有效改善,医疗资源的分配也会趋于合理。 参 考 文 献
[1]尹秀云. 医患诚信问题解析[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2):29-30.
[2]卓泽渊. 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87.
[3]奥斯勒. 生活之道[M].邓伯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4]威廉?考克汉姆. 医学社会学[M]. 高永平 杨渤彦,译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70a440a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