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浅谈暗示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暗示教学法”是指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学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暗示教学法”可以贯穿于课堂始终,可以延续到课堂下,正确地运用可以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积极暗示 愉快而不紧张 情感与理智 无意识状态与有意识状态相互结合 教师的积极暗示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暗示。 格奥尔基·卢扎诺夫(Georgi Lozanov)是保加利亚心理治疗专家。他根据心理学的无意识原理、生理学的大脑两半球技能原理、哲学的整体性原理、教育学的暗示启发原理,提出了暗示教学思想。
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隐喻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间接影响的一种作用方式。所谓“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情)境作精心设计,用暗示、联想、想象、联系和音乐、表演等各种方法,营造充满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氛围),引起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以发掘学生的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简单说,就是:利用各种暗示手段(方式),激活学生心理潜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学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初中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大,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低估这种潜力。 大量的课堂信息量容易造成学习者的紧张心理, 对学习不利, 如何合理运用暗示教学法激发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心情愉快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情愉快时,感觉、观察都比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所以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时应处于一种愉快、适度松弛、相对集中的心理状态。只有当学生们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他们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平时要善于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良好的接触,让学生喜欢,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学生见到老师进课堂才不会有抵触情绪。其次,授课时教师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课堂上老师的表情、体态都会给学生传递一种信息。现代心理学家总结过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语言(7%)+声音(38%)+表情(体态)(55%)。“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用意、愿望表露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或明白教师的用意所在。一个理解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充满尊重的手势,胜过千言万语。例如在课堂上,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面带赞许的微笑,竖起大拇指,用“Excellent”、“You did a good job”、“Wonderful”等充满赞赏与激励的话语来表扬;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老师可以轻拍他的肩加以提醒;对于学习效果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用“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Take it easy”等鼓励性的语言为他树立信心。总之,老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鼓励学生的自信心,诱导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让情感与理智、无意识与有意识相互统一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运用实物图片、卡片、幻灯片、录音、课件等手段来创设和渲染气氛,给学生一个音、形、色俱佳的语言环境,努力使课堂变得生
动、有趣、精彩,让学生的各个感官都动起来,在自觉不自觉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促进其无意识学习活动和有意识学习活动的协调,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根据所教授的内容设置情境,多采用交际性练习,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材料。
比如在上交际口语类听说课的时候,教师可设计与所教内容相关的数个情境,分别冠以不同数字让学生来选择。学生在选数字的时候是充满了期待与好奇的,准备任务的时候心情也是兴奋的,这样就在无形中给了学生大量的练习机会,却不会让学生觉得无趣与疲乏。类似这样的活动保证了学生们像在真实生活中一样有自己的选择同意或不同意的权利,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情感激起理性,成为理性的发端,并发展了理性,从而较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还要注意经常变换教学方法,如开展一些小组活动,值日生用英语汇报情况,做些适合课堂开展的小游戏,学唱英语歌曲,观看英文电影片段或热门话题等。每节课都要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获得情感与理智、无意识与有意识的相互统一,以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上你的课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下课了。”我觉得这是对我最高的评价,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
三、积极暗示取代消极暗示
初中阶段进入了青春期的学生,可能会因某种来自成年人的观念而束缚了自我表现的欲望,会格外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于在众人面前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表现出明显的畏怯、退缩或矜持,会由于担心出错丢面子而在课堂上表现消极。为了减少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教师要注意从形象和思维上稚化即儿童化自己,消除学生不良的自我暗示。形象的稚化就是要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内在核心的对学生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避免摆出道貌岸然的教育者的形象让学生敬而远之。而思维的稚化则是指以与学生同样的好奇心、同样的求知欲、同样的认知兴趣、同样的学习情绪来完成教学,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认
知特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消除害羞、胆怯等不良的心理暗示。 比如我在讲授现在完成时“have/has been to”和“have/has gone to”的区别的时候,假装把东西落在办公室了,让一个同学到办公室去帮我拿。当他走了之后,我就问学生:“Where is…?”这时有学生回答:“He has gone to the teachers’ office.”也有的回答:“He has been to the teachers’office.”我又进一步启发说:“have/has gone to是指某人到某地去了,目前不在这;而have/has been to是指某人去过某地,已经回来了。到底应该选哪一个呢?”大多数同学都回答正确了。当这个同学返回时,我说:“…has been to the teachers’office.”学生在会心一笑的时候就较好地掌握了这两个短语的区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波折,我提前和那个去办公室的同学说明了情况,所以这出戏演得很成功。)再比如在学习比较难的任务时,教师可以扮演求助者的形象,运用“Can you help me”之类的语言向学生们请求帮忙,学生会自告奋勇地来帮老师“解决”,教师也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教师的积极暗示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暗示
说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联想到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柯尔做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在一个班里随意抽取了一组学生,然后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在不久的将来具有学业上的无穷潜力。师生们从此对他们另眼相看,他们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和鼓舞,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加,学习上也格外努力。结果一段时间过后,这一组学生果真取得了比对照组更高的智商分数。
研究表明:这些学生的进步主要是师生期待的结果,即该效应就是由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信任、热爱和对其更高的人际期待而产生的神奇功能。可以看出,教师和管理者的信任、期待、赞扬、赏识等良性暗示能激发学生良好的自我暗示,从而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性地向学生渗透高期望信息,通过鼓励性的眼神、语言评价等向学生暗示老师很欣赏他的表现、肯定他的能力、期待他更优秀等,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暗示。这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大大提高学生对自身的期望效应,激发学习的自信。
虽然暗示教学法也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局限性,但是如果可以和其它教学策略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动机无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69026b4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