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之表现手法

2022-10-02 07:19: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鉴赏诗歌之表现手法》,欢迎阅读!
鉴赏,手法,诗歌,表现
鉴赏诗歌之表现手法(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含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

它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狭义);三是修辞手法;四是篇章结构;五是思维手段

一、表达方式

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一)常见描写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点面结合,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细节),白描、工笔 ,远近高低,绘形绘声绘色(视听嗅触) ,色彩渲染 1、正面描写:直接地描写人或事物

2、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写本体,使所描写的对象更鲜明突出。 如: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 《夜雪》 侧面烘托,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烘托出雪之大、之猛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诗歌语句中常见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亦属于衬托手法),或动静结合。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有静景,如山、月等;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静而以动来衬托,有时为写动而以静来衬托。 如: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王维 作者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以动衬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兰溪棹歌》 戴叔伦 结合诗句就表现手法给出简析

诗中运用了比喻、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和清秀的特点;以镜喻水面,写出了兰溪水清澈明静的特点,也衬托出月光的明洁。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霞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的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杜甫 动静结合,一句一景,生动形象。 【动静关系】

1)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以静衬动——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2)化静为动——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化动为静——遥看瀑布挂前川 3)动静结合 4、虚实结合

虚、实可以理解为主观的无形活动和客观有形的物象,也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未来的、联想的事物与现实的眼前的事


物。

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虚实相生,能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情趣。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李白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而第四句以银河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虚实结合的对比中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 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诗中的“野草花” “斜夕阳” “堂前燕”等是实景,而过去六朝古都的繁华则是虚景,虚实结合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诗歌中常见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

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初入淮河四绝句㈢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5、白描

所谓白描手法,本是一种绘画技巧,即素描,用于文学上即指文字简洁朴素,纯用线条勾勒,不加烘托渲染的描写方法。效果是简洁、鲜明、传神。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说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用语言概括这首诗所体现的画面

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田家》 聂夷中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6、工笔

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鸡鸣外欲曙,新妇 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 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通过对刘兰芝的外貌妆扮的精细描绘,充分表现刘兰芝的美,并出离开焦家前的悲伤。 7、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

8、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 “径”前冠以数量词“千” “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9、远景近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诗在“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中,前者为近景,后者为远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9、视听结合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 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10、色彩渲染(设色)

描写景物时,突出其色彩,可以产生感人的艺术效果,传达出或喜或悲的主观感受。

如“两个黄鹂名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明示型色彩,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属于暗示型色彩,并绘形绘声绘色。 判断下列诗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视听结合、绘声绘色 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描写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本诗由视觉到听觉,有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本诗由视觉到听觉,有静到动,以动衬静,融情于景。首联从视觉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的声音似是下雪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5eff65e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