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加赏析

2022-10-17 07:01: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加赏析》,欢迎阅读!
清平乐,辛弃疾,赏析,原文,居》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原文加赏析 清平乐⑴

茅檐低小⑵,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⑶,青丝谁家翁媪⑷? 大儿锄豆溪东⑸,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⑴清平乐(yu ):词牌名。村居:标题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其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互相逗乐,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织造,指织造鸡笼。

⑺亡(w )赖:这儿指小孩狡猾、调皮。亡,通 ⑻卧:趴。 【文言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顺又夸姣,那满头青丝的白叟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织造鸡笼。最令人喜欢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著作是描绘乡村日子的佳作,其间,有风景画,也有乡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 村居》便是一幅绘声绘色、绘声绘色的乡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 词要新鲜 澹语要有味 (《艺概 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 澹语新鲜 画中有诗的特色。它表现在描绘方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1 / 3




在描绘方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运用浓笔艳墨,仅仅用朴实的白描方法,描绘了乡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日子画面。作者可以把这家长幼的不同相貌和神态,描绘得维妙维肖,绘声绘色,具有稠密的日子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到达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低矮的茅草房子、紧靠着房子有一条流水淙淙、明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儿,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新鲜秀美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址的任务。

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对满头青丝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同 ,一边喝酒,一边谈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平,可是,它却把一对青丝翁媪,乘着酒意,互相 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晚年夫妻的幸福日子,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便是无奇之中的美妙之笔。当然,这儿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日子,它归纳了乡村遍及的晚年夫妻日子趣味,是有必定的典型含义。 吴音 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归于吴国。 是对晚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选用白描方法,直书其事,言无不尽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首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岁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作,所以在家里织造鸡笼。三儿子不明白世事,只知恣意地狡猾游玩,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尽管极为通俗易懂,但却描绘出明显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自由自在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单纯生动的神态状貌,饶有情味,绘声绘色,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 无赖 谓狡猾,是爱称,()无贬意 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单纯、生动、狡猾的劲儿,言无不尽,栩栩如生。所谓一字千金,便是说运用一字,适可而止,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儿的 字正是如此。 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安置画面,打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接近小溪的。别的 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 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 字的运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5a32824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f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