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精练》,欢迎阅读!
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
①记者:做救助艾滋孤儿这件事,你最大动机是什么
杜聪: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托孤的感觉。有一次我到一个家庭,一个母亲哭着扑过来,苦苦哀求救救她那个患了艾滋病的年仅8岁的儿子。村外农田里的一座新坟头是属于因艾滋病而去世的这个孩子的爸爸。我强忍泪水对那个几乎绝望的母亲说:也许我没有能力为你的儿子做些什么,但我要确保你的儿子能有读书的机会。
②记者:你开始救助之后,就经常失眠,有时会在睡梦里哭醒,你自己的心理状态怎样需要求助心理医生吗
杜聪:每一次去那些村庄都会在心里积压上一层负担,一层层积起来,解不开。所以朋友说我应当去看心理医生,但我一直没有去。调适自己,不断排解,我喜欢散步。我没有宗教信仰,但记得1997年的时候去西藏旅游,藏传佛教中有两种法器,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慈悲,我很受启发。
③记者:你的救助工作在一开始的时候遇到很多困难,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杜聪: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其实去了很多的地方,被拒绝了,碰钉子,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帮助。其实我们做的工作,中央政府是非常支持的,但地方上有一定的阻力。
④记者:面对这么多困难,你想过放弃吗
杜聪:确实有时候觉得,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做这个工作。有一年我们为了赶路,坐了一个晚上的车,而且那个冬天很冷,整个晚上都在车里面颠簸,而且又是我的生日,我也想念我自己的家人,也是在赶路,很冷,又冷又饿,又是春节,我就哭起来了,觉得我那么辛苦到底是为什么但想起那些坚强地面对人生逆境的孩子们,我对人生亦变得更积极乐观。那些孩子真的很坚强,家里最大的孩子往往就是一家之主了。
⑤记者:你有没有想过要做多久
杜聪:刚开始的时候,我设想的(救助艾滋孤儿)是三年,但现在我们在做未来十年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作真的很艰巨。
⑥记者:我们看到丛飞的例子,会遇到一些道德水平不算很高的对象,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比较灰心的情况
杜聪:帮助的人里有素质高的,也有不高的,所谓的农村刁民。但大部分我所接触的人都是很好的人。
⑦记者:你现在到处演讲,力图将社会对艾滋病的氛围有所改善,你不觉得以一人之力来面对整个社会目前现状,有一种“唐·吉诃德”的感觉
杜聪:我经常举海星的例子,可能海滩上有成千上万快要被干死的海星,我们只能一个个把它们抛到海里去,可能对整个海滩上的海星来说,我们只帮了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是对于被我们抛回海里面的那个海星,它得到了百分之一百的帮助,也是因为我们的帮助它能活下来了。每一次讲座我都觉得是有效果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艾滋病的世界,让更多的人来做一点点事情。
⑧记者:中国的NGO(民间组织)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你怎么看他们的发展,年轻人可以怎样参与这些民间组织的活动
杜聪:中国的民间组织、慈善团体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吸引人才,钱和资源都比较少。目前这一些小型的民间组织很难持续发展。对于年轻人来说,刚毕业可能觉得民间组织工资太低了,其实只要每个人有点回报社会的心,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小到给艾滋病孤儿们写封信。
附注:10年前,年29岁的杜聪已经是一位银行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哈佛的硕士,
在华尔街闯荡的岁月,让这个年纪轻轻的香港人当上了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10年后的今天,杜聪总是带着一大一小两个拉杆箱,穿行于艾滋村,本来略有洁癖的他,走进一个个破败的家庭,看着村头田里的一座座新坟。
“我从来没见到这么大的苦难在这么小的地方发生。”于是,他辞去年薪百万元的工作,专职救助孤儿。4年里,他创办了智行基金会,已经让4000多名艾滋孤儿回到学校,其中已有400多个考上高中,超过100个考上大学。
⑴这篇访谈录的标题是“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这一标题的理解,并分析其特点与作用。
答: ⑵杜聪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藏传佛教的两种法器,又提到海星的例子。这两个材料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⑶记者用“唐·吉诃德”来比喻杜聪,其用意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批评;也有人认为,这是赞扬。请你从上述两种看法中,任选一种,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2【答案】
⑴“对话:有时会在睡梦中哭醒”这一标题有多重含义,第一,“对话”指这次访谈,这一标题的含义是,接受访谈,杜聪回忆救助艾滋病孤儿百感交集;第二,“对话”指杜聪同被救助者的交谈、交往,这一标题的含义就是,杜聪救助艾滋病孤儿为其苦难而伤怀。这一标题揭示中心人物的悲悯情怀,统领全文内容,新颖且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文中谈到藏传佛教的两种法器,这是为了说明救助艾滋病孤儿,既要有慈悲之心,又要有智慧。这一材料新颖、典型,巧妙地表达了思想。举海星的例子,具体地表述了杜聪对救助艾滋病孤儿这一工作的认识:对整个需要救助的对象而言,他所作的工作只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对直接受其救助者而言,就得到了百分之一百的帮助。这一材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观点。
⑶答案示例:①我不赞成第一种“看法”,而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仅凭一个比喻,就断定记者是批评,未免太武断了。理由有三:其一,唐·吉诃德敢于单枪匹马跟整个黑暗社会对抗,而且即使头破血流,一再碰壁挨打,也决不后退的精神令人可敬。其二,我们的社会不是唐·吉诃德时的社会,有光明阳光的一面,杜聪的义举不是孤立无援。其三,作者用比喻发问,目的在于张扬杜聪救助艾滋孤儿的仁爱、扶弱的坚毅精神,使“问”具有文学色彩。
②我同意第一种“看法”。作者批评杜聪救助艾滋孤儿如同唐·吉诃德一样,充满冒险精神、太理想化了;同时,救助的方式不能单枪匹马,一开始就应该依靠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
【研析】⑴本题检测理解语言深层含义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对话”的多重含义,要联系全文分析这一标题的妙处。
⑵本题检测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联系语境,关于藏传佛教的两种法器,文中说:“藏传佛教中有两种法器,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慈悲,我很受启发。”二要全面地解读作用,既要谈表达的思想,又要谈表达的妙处。
⑶本题检测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解题时,观点要明确,要联系唐·吉诃德进行分析,要说理透彻、理由充足,能自圆其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f65ff1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