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欢迎阅读!

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邓州市陶营乡一初中 九五班 郝晨阳
辅导老师 孙君祥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早已完成,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始形成,落后的东方和先进的西方的格局已初步形成。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的战船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门户,也把中国推进了世界近代化的激流。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英国并不满足,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联合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封建经济落后于世界,必然被处领先地位的资本主义经济打败。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日、俄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改革正在进行,标志着将有更多的列强对落后的中国进行瓜分。而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为巩固摇摇欲坠的统治,兴起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虽然客观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但由于封建统治的腐朽,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的状况。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垄断,这是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生产关系。日本完成明治维新后迅速强大,中日甲午战争则正式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使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建立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原料掠夺和商品倾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西方资本主义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其逐渐进入了“黄金时代”。而新文化运动,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先是要求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复古。后期俄国十月革命的
胜利后,新文化运动又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阶级基础。但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动乱和战争状态,一直摆脱不了经济落后的面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要求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入城市。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改造及工业化建设这一“一化三改造”任务的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使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提高,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美苏进入冷战时期。中国的经济实力上升,带动了国际地位的上升。七十年代初,美国为了对付苏联,不得不谋求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经历了“文革”灾难的中国人更加懂得了发展经济、壮大国力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把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入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二十世纪末,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苏联解体,美国的经济大国地位受到挑战,欧洲联盟、日本、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将世界经济推向多极化。。三十年来,中国保持一直经济高速发展的总趋势,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五位,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总而言之,中国从经济落后而挨打,到经济发展而成为一支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都说明经济建设是根本,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发言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dac3d5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