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023-04-02 03:21: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欢迎阅读!
创造性思维,文科,培养,实践,理论


文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摘要】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创意产业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各国科技创新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旨在培养创造性人才、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创造教育也日渐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从宏观上分析在全球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式下,我国文科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非逻辑思维的训练、多领域拓宽知识结构、加强实践训练四个方面阐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本文从创造性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分层次的论述束缚中国文科学生创造性的原因,探讨提高教学创造性的措施,讨论如何培养文科创造性思维,增加文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教学理论 实践模式 创造性 思维情景

尽管受中国传统的重理轻文观念影响,但近年报考文科的人数却有增无减。文科的就业问题也一直堪忧,大多数文科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人文社科究也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去甚远,这不仅与我国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关,也与我国的文科教育缺乏创新、学生没有真正的钻研和深入研究专业知识有关,学新闻的学生去当文秘,社会学的去售楼,这些都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不利于中国的文化产业崛起。所以,在文科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实践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所进行的以问题为出发点,以创造性人格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能产生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灵感型、潜在性、敏锐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没有单一的思维形式,也没有专门的一两种思维形式,而是根据主体的不同情况、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思维运行的不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获得有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常见的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顿悟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两相思维、组合思维、角度转换思维等等。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 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互为排斥又互相补充,也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的成功,不无例外地都是依靠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发展起来的,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全面的创新人才。只要设置合理的学科体系,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提高创造性,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小学开始,发达国家的学校就鼓励学生学习能力,质疑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所以,美国和英国文科的发展远远领先我国。目前,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依然相对落后,不仅无法适应国内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而且在国际上也缺乏竞争力。以新闻传播学为例,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大都是跟随世界上主流学科的思想,总结居多,没有创新。理论落后,也致使在新闻的领域,中国也一直受制于发达国家,成为信息霸权的受害国。文科人才是否能谈得上是创新型人才,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其思想言行和研究成果是否能够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高校中的文科教育能否创新和突破,将直接影响我国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发展地位。创新文科教育 ,培养文科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势在必行。




要在文科领域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必须克服传统文科教育中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重书本经典、 社会现实和重师承、 轻批判的倾向。如何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和课堂实践,按层次提出以下几点模式建议:

1.创设适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的情感氛围。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句话,强调了在教师启发之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也说明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1.1 创设具备创造性人格的心理情境。创新性人格主要包括学习关注、自信心、自主性、批判性、坚持不懈等,学生的这些心理品质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引起学生内在的重视和需求,一切外在的条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创设具备创造性人格的心理情境。目前,我校已经全部实现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这为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提供了可能性,如在审美文化影视传播课程中,教师可以讲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影片的欣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上观赏影片,探索影片中蕴含的理论知识和创作中的闪光点,学生高昂的学习关注中完成课程的教授。

1.2 创设一种竞争与合作的情境。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心理气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启发诱导人的创造性思维。建设和培养创造型班集体,是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展每个学生的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富有创造性的班集体一般都具有健康而合理的社会动机,友好的人际交往关系,目标一致,高度团结,每个人都有其适宜的角色位置,都有用武之地这种情境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气氛。

曾为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的基沃斯曾提出科学创新的T”理论科学创新依靠天才(Talent)和合作(Teamwork研究证明,在群体共同活动的前提下解决同样问题比个人单独解决问题更准确、更迅速。这是因为个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客观上能够产生一种社会助力效应,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参与者提出的观点都能在极大程度上引发其他人的联想,产生连锁反应,进而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近年来,许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多是两人或多人合作的结果,这也说明了合作在创造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学之间的友好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启发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个项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80ff9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e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