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作者:包健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5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抽样调查,分别从毕业生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以及行业分布等方面,对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关键词:沈阳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趋势
沈阳体育学院原名东北体育学院,创立于1954年,隶属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我国体育行业骨干院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688亩,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其中雪上运动中心占地757亩。现设有13个教学与研究机构,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新闻传播学、运动康复学7个专业。同时拥有全日制(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8个本科专业涵盖教、管、文、理、艺5个学科门类。现有教工740人,专任教师485人,全日制本科生7442人、硕士研究生832人。《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是中文体育类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图书馆藏书81万册。学校与美国、法国、丹麦、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三结合,共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人才5万余人。历届学生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等世界大赛中获得金牌118枚,奖牌281枚。学生运动员代表中国队连续参加了第18—22届冬奥会,包揽我国冬奥史上雪上项目1金4银3铜共8枚奖牌。韩晓鹏在第20届冬奥会上夺得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实现了我国冬奥史上男子项目和雪上项目金牌两个“零”的突破。郑姝音在第31届夏奥会上夺得跆拳道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冠军。至此,学校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自主培养的运动员在冬、夏两个奥运会上都夺得金牌的高校。 学校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项目技术诊断与机能评定重点实验室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体育专业综合性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结合东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地域特色,针对冬季奥运会项目进行科研攻关服务。
学校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是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围绕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学术平台搭建和体育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目前,学校正在坚持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研究应用型高等体育院校,为实现国内一流、世界知名体育大学目标而奋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毕业生总体规模、学科结构及生源地分布
沈阳体育学院2017届毕业生2154人。其中,本科生1926人,研究生228人,男生132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1.33%;女生83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8.67%;全校贫困生人数为58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7.20%,其中辽宁籍7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53%; 二、毕业生总体就业情况
在我校2017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初次就业率90.45%,年终就业率89.97%;研究生初次就业率91.23%,年终就业率90.78%。总体就业率90.06%,总体省内就业率64.39%,协议就业20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52%;升学11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52%;劳动合同就业180人,占总毕业生人数8.36%;自由职业72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3.47%;其它形式就业63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9.48%,参军入伍3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72%,自主创业1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51%,科研助理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79%,出国1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65%,基层项目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05%,未就业21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94%.
(一)本科毕业生规模与基本情况
我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926人,其中男生1198人,所占比率为62.20%;女生728人,所占比率为37.80%;本科生中辽宁贫困生72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3.74%。 (二)毕业研究生规模与基本情况
我校2017届研究生毕业生共计228人,其中男生123人,所占比率为53.94%;女生105人,所占比率为46.06%。 参考文献:
[1]代锋,吴克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利弊影响探析[J].教育科学,2009,(3). [2]史淑桃.大学生就业质量趋势下行的原因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9,(3). [3]冷天琼.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昆明大学学报,2008,(3). [4]柯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5]廖志成.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讨[J].教育评论,2005,(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460a74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