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侍坐章》窥探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浅谈对当今教育的启迪

2022-12-26 20:33: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侍坐章》窥探孔子的教育理念及浅谈对当今教育的启迪》,欢迎阅读!
孔子,念及,教育,窥探,启迪
【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煌煌巨著,其中记载了许多孔子及其弟子与教育相关的资料《侍坐章》就是很重的要一章,它记述了孔子与学生们的一次对话,从中可以窥探出孔子的教育理念,也可以在其中得到许多对现代教育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师生为本;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人格教育;平等和谐

先将《论语》中的《侍坐章》全文引用如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是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仁德兼备、学识渊博,而记载他与弟子言行的《论语》虽历时久远,但内容博大、涵纳丰赡,至今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光辉。而《侍坐章》中记述了孔子与弟子最长一段生动地对话,不但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治理国家的才干和淡泊明志的心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找到许多对现代教育有益的启迪。

一、明确的教育目的

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坐着,孔子就明确地对他们说“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即“你们平时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知道你们,要任用你们,那你们要怎么样呢?”其实,孔子这种很有目的问学生们,也是他很有意识地将教育目的渗透到了这次谈话当中,孔子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邦的贤能之士,并且一直坚持通过这样一个目标来培养弟子,也是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材。他的学生子夏就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这比较明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教育发展到了今天,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教育目标,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教育要求,今天普通中小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与孔子提出的培养治国安邦的贤能之士其实也是异时而合。“贤能之士”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的人才;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就是儒家所提出的“治国安邦”的人才。教育就是要培养既有品德,又有才干,既能为国所用,又能主动为国、为民请命的人材。但在今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绝对化,像如今的以分数论英雄;以考试定终身;以高考指挥棒为目标;以找到工作为目的,很少关心,或者说关心不够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成长,作为一个“士”的培养,这完全违背了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论语·为政》也完全偏离了培养“贤能之士”的目标。可见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将正确的教育目的一以贯之的教学态度,是培养好学生的前提。

二、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通篇对话当中,孔子与学生的关系是那么融洽,那么和谐,那么平等。一开篇孔子就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即“我比你们年纪大几岁,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就不敢


发表意见。由此可见,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并没有用等级观念强压学生,没有用老师的“权势”打压学生,也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压给学生,而是心平气和地与学生对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让每一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子路的率直;冉有、公西华的谦逊;曾皙的从容,都在此时尽情展露。这样当然也就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 这样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如孔子的学生颜渊不幸病故,孔子悲痛欲绝;孔子去世后,学生子贡为其守丧三载„„这些教育经验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起关键作用的。现在许多老师、学生、家长对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不够,导致了现在老师不敢管学生;学生怕老师;老师不愿意管学生;学生不理解老师的恶果。如当代老师体罚学生,学生辱骂老师;老师加害学生,学生打杀老师的事件屡见不鲜。怎样才能像孔子一样与学生和谐、融洽的相处呢?就要平等的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成独立个体的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尊重学生的相应权力,多一点笑容,少一点威严;多一点关怀,少一点谩骂;多一点宽解,少一点严厉;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则被;多一点暖语,少一点冷语;多一点亲和力,少一点威慑力,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更加和谐美好,也才能更好促进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 《侍坐章》中,孔子采用了多种教育学生的方法,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由、愉悦地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在整章中,孔子主要采取了对话的教学方式,在一问一答的对话过程中,孔子将所要传授的东西,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告知给学生。在现代教育过程中,许多老师独霸话语权,很难得让学生参与,即使让学生发言,也是简单的对答方式,很少像孔子这样民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思想碰撞。故现在的许多老师应该多听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的心灵在课堂自由开放。

除了对话式教学,孔子还运用了启发诱导式教育方式。在对话中,除了“率尔对曰”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是在孔子的诱导下回答问题的。当曾皙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启发地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即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而已。这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学生回答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现在教育存在教师主导和学生积极性发挥的矛盾,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错误的,限制或压制学生的积极性更是十分有害的。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正确运用好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委婉的批评方法

批评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孔子在这次对话中就成功运用到了含蓄、委婉的批评方法。这种批评方式适用于那些头脑聪明、反映敏捷、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稍稍点破,他们便会顺着批评者的思路找到正确的答案和改正错误方法,且也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如针对“率尔对曰”的子路,孔子就没有采用粗鲁的方式批评,而是采用了“哂之”的方式,后来曾皙问“夫子何哂由也?”孔子就明确地回答“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即很含蓄地批评了子路的不谦虚,不礼让。这种批评方式,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老师的批评,就像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事半功倍;使用不当,事倍功半。如果一味地责备,对于现在逆反心理极强的学生,肯定达不到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反感;但一味宽容,一味放纵,不指出学生的错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肆无忌惮”。如果说赏识和激励是教育的一只美丽的翅膀的话,那么委婉合理的批评就是使得教育展翅高飞的一只羽翼。没有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是软弱的教育。所以像孔子这样委婉合理的批评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这对现代教育中许多老师只是一味运用表扬性教育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3f18205b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