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的判断

2023-04-15 12:06: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的判断》,欢迎阅读!
文言,文中,用法,判断
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的判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欢迎阅读

而在文言文中作为代词的用法的判断 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的。” 2.其中,其中的。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 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在文言文中作为连词的用法的判断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32a9f25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