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康特色年俗——流光溢彩烧火龙烧火狮子》,欢迎阅读!
陕南安康地处秦头楚尾,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受汉水文化的影响,春节期间,除了玩社火、划旱船、小场子、唱花鼓、八岔和演皮影戏、演汉剧等之外,民间素有“烧火龙”“烧火狮”之年俗。特别是汉滨区南山的县河迎风坝,北山五里李家坝、大同鲁家村等地的“烧火龙”“烧火狮”是当地元宵节活动最热闹的活动之一,被陕西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南安康的“烧火龙”“烧火狮”传统民俗,一说始于东汉,盛于宋朝,一说起于明、清。安康火龙最早见清史料的是清康熙三十四(公元1696年)知州王希舜《重续兴安州志?卷二?风俗志》载:“„„仗采悉备,乐妓扮毛女,儿童扮社虎(火),老幼聚观。元宵皆剪纸为灯,插竹为架,鼓乐喧阗”。由此得知安康烧火龙约有300年以上历史,乃汉滨先民薪火相传的文化样式。无论源于何时,都是当地百姓为祈求新年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日子红红火火,在春节期间晚上举行的祈福活动。表演场面之壮观,惊险奇特,使观众赞口不绝。元宵节前夕,夜幕降临,街道院坝男女老少人头攒动,十几名青壮汉子头戴红头巾,甚至赤背上阵,各举一节用彩绘、麻布、皮纸、竹篾做成的龙身。两个壮汉披上用竹篾、苎麻、枸树皮和龙须草等编织成的狮子。伴随着激越的锣鼓镓锶铿锵声不断上下飞动,蜿蜒翻腾,闪展腾挪耍玩。当地群众用硝磺、火药、木炭、铁屑等原料制成的火筒,里三层外三层随心所欲地对着火龙、火狮子进行喷放,四溅的火花,五颜六色,绚烂多姿,令人眼花缭乱。活动开始后,舞龙、舞狮人与燃放火筒的人相互叫阵。烟花烧的越快,烫的舞龙、舞狮人的双脚不停地乱蹦乱跳,越想逃脱火海,越是烧的激烈,舞得就越起劲。火龙、火狮子在人群中蜿蜒舞动、腾挪躲闪、上下翻滚的越快。前一波烧完,后一波赶快接着燃放。在男女老少们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中响彻云霄,整个场面十分惊险、壮观。伴着烧火龙结束,地上的炮屑见证着一场狂欢。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回,嬉笑声绕着这座休闲静逸的宜居惬意的小城和山村,诉说着安康人民对这一特有年俗活动的钟爱。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和群众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这一声势大、气势浓、参与人多、互动性强的特有年俗,再次活跃在安康城乡,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各地游客纷纷前往观览,大饱眼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c184f9eefdc8d377ee32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