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主页》,欢迎阅读!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前 提:本作业指导书系建蓓铸造有限公司的核心工艺文件之一。它针对公司产品实现的第三个特殊过程(见《公司质量手册》章节号4.0/4.1之4.1.7)提出了系统完整的操作、控制规定,必须得到充分严格贯彻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所取参数,主要源于化工出版社的《钢铁热处理实用技术》。 * 本作业指导书中打“*”并用楷体注明的文字,是警/提示内容,也可作为执行条款。 1. 灰铸铁的退火、正火热处理工艺
修订次数:0
1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1.1 消除内应力退火(人工时效)工艺
灰铸铁消除内应力退火(人工时效)热处理工艺
温度/℃
500~550℃ 3~5h
30~50℃/h炉冷
至150~200
℃后出炉空冷
适用范围
1.较薄、故冷却速度较快的灰铁件; 2.形状复杂、截面变化较大的铸件; 3.需进行机加工的大型铸件; 4.经过少量焊修,因而局部积累些许焊
时间/h
应力的铸件。
* 加热温度越高,应力消除越快。但温度过高,则易发生石墨化与珠光体球化而使性能降低,尤其是含Si量较高时;
* 保温时间一般按炉内铸件平均壁厚的5min/mm计算。形状复杂的铸件,要以75~100℃/h的速率缓慢加热;
* 保温时间终了,以30~50℃/h的速率在炉内缓冷,冷却至150~200℃出炉冷却(空冷)。
1.2 软化退火和正火工艺
灰铸铁软化退火和正火热处理工艺
温度/℃
900~950℃ 2~3h
空
冷
炉 冷
适用范围
1.消除因浇注后铸件过快冷却,在铸表形成的薄白口层,使铸件容易进行机械加工;
2.匀化并得到珠光体+石墨的基体组织; 3.正火工艺适用于对材质有硬度要求的铸件,退火工艺适用于对材质有韧性
正 火
退 火
要求的铸件;
4.经过较多焊修,因而积累较大焊应力的铸件。
时间/h
* 保温时间一般按炉内铸件平均壁厚的5min/mm计算。形状复杂的铸件,要以75~100℃/h的速率缓慢加热。
2. 球墨铸铁的退火、正火(+回火)和调质热处理工艺 2.1 高温退火
当铸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石墨时,必须采用高温退火工艺: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球墨铸铁高温退火热处理工艺
900~950℃
温度/℃
1~4h
适用范围
炉 冷 至600℃
空 冷
修订次数:0 2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1.获得铁素体球墨铸铁;
2.分解渗碳体和珠光体,提高机械性能; 3.改善加工性能,使工件容易加工且不易变形。
时间/h
* 退火温度越高,渗碳体组织分解速度越快,白口现象越易消除。但温度过高将使铸件机械性能反而变坏,发生变形和表面氧化失碳,故须严格控制温度上限。
* 保温时间也可按炉内铸件每15mm的有效厚度、需要保温1~2h计算,铸件白口深度大、渗碳体组织成分多时,应适当增加保温时间。
* 形状复杂的铸件,要以75~100℃/h的速率缓慢加热。保温终了,以60~80℃/h的速率在炉内缓冷,至600℃后出炉空冷。 2.2 低温退火
当铸态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石墨(没有渗碳体)时,只需采用低温退火工艺: 球墨铸铁低温退火热处理工艺
720~760℃
温度/℃
2~4h
炉
冷 至600℃
空 冷
适用范围
1.获得铁素体球墨铸铁;
2.分解渗碳体和珠光体,提高机性能; 3.改善加工性能。
时间/h
* 保温时间也可按炉内铸件每15mm的有效厚度、需要保温1~2h计算;
* 形状复杂的铸件,要以75~100℃/h的速率缓慢加热。保温终了,以60~80℃/h的速率在炉内缓冷,至600℃后出炉空冷。 2.3 正火+回火
球墨铸铁正火+回火热处理工艺 880~920℃
1~3h
温度/℃
适用范围
550~600℃
空 冷
3~4h 回火
1.获得珠光体基体组织(P可达70%以上);
空 冷
正火
时间/h
2.增加珠光体分散度,细化组织金相; 3.提高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 保温时间也可按炉内铸件每15mm的有效厚度、需要保温1~2h计算;
* 形状复杂的铸件,要以75~100℃/h的速率缓慢加热。正火保温终了即进行空气冷却或吹风强制冷却;
* 由于正火的冷却速率较大,会导致铸件产生热处理应力。故应在正火后的24h内进行以消除铸件内应力为目的的回火热处理。回火保温终了,铸件在静止空气中冷却。 2.4 调质热处理
球墨铸铁调质热处理工艺 860~900℃
水 2~4h
温度/℃
适用范围
550~620℃
修订次数:0 3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正淬
或 油 冷
1.获得回火索氏体+石墨组织;
空 冷
2~4h 回火
2.使材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获得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3.技术性能要求很高的大型球铁件。
时间/h
* 保温时间也可按炉内铸件每15mm的有效厚度、需要保温1~2h计算;
* 形状复杂的铸件,要以75~100℃/h的速率缓慢加热。正淬保温终了要迅即入水(复杂铸件用油淬)。入淬时要控制介质温度不宜过高(最好控制在20℃左右,可用冷却塔使介质及时冷却); * 淬火形成较大的调质应力,故应在正火后的12h内完成回火热处理。回火保温终了,铸件可采用空冷、油冷,但绝不可采用炉冷(缓冷将使冲击值陡降)。
3. 合金铸铁的稳定化(人工时效)和软化退火、正+回热处理工艺 3.1 稳定化消除内应力退火(人工时效)工艺 合金铸铁稳定化退火(人工时效)热处理工艺
温度/℃
550~570℃ 4~8h
30~50℃/h炉冷
至200℃后 出炉空冷
适用范围
1.高Cr抗磨白口铸铁、耐热铸铁等合金铸铁件消除铸应力;
2. 经过少量焊修,因而局部积累些许焊应力的合金铸铁件;
时间/h
3.需进行机加工的大型合金铸铁件。
* 保温时间也可按炉内铸件每15mm的有效厚度、需要保温1h计算;
* 装炉时温度须低于200℃,加热速率小于60~100℃/h。保温终了炉内冷却速率控制在30~50℃/h,避免形成新的热应力。
* 出炉空冷,可根据需要采用风冷或静态空气冷却。前者表面硬度较高,后者表面硬度较低。 3.2 软化退火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修订次数:0
4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合金铸铁软化退火热处理工艺
温度/℃
920~960℃
700~750℃
1~6h
缓 冷
炉冷至600℃ 空 冷
适用范围
1.高Cr抗磨白口铸铁、耐热铸铁等合金铸铁件细化晶粒、提高性能; 2. 经过较多焊修,因而积累较大焊应力的合金铸铁件;
3.需进行机加工的大型合金铸铁件。
4~8h
退 火
时间/h
* 保温时间也可按炉内铸件每15mm的有效厚度、需要保温1h计算;
* 装炉时温度须低于200℃,加热速率小于60~100℃/h。第一次和第二次保温终了炉内冷却速率控制在30~50℃/h,分别缓冷至700~750℃和600℃温点。
* 出炉空冷,可根据需要采用风冷或静态空气冷却。前者表面硬度较高,后者表面硬度较低。 3.3 正火+回火
合金铸铁正火+回火热处理工艺
920~1020℃
2~6h
温度/℃
适用范围
空 冷
1.获得良好的金相组织和材质稳定性;
200~300℃
2~8h
正火
时间/h
回火
空 冷
2.使材质综合性能得到提升。获得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3.有严格力学性能要求的合金铸铁件。
* 保温时间也可按炉内铸件每15mm的有效厚度、需要保温1h计算;
* 正火温度根据合金成分分别取上、下限:如kmTBCr26取上限、kmTBCr15Mo2-DT取下限。装炉时温度须低于200℃,加热速率小于60~100℃/h。 * 出炉空冷通常采取静态空冷。
4. 亚共析碳钢完全退火和正火+回火热处理工艺 4.1 完全退火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热处理工艺
温度/℃
Ac3+(30~50)
2~8h
炉 冷
≤300℃出 炉
适用范围
1. 常规机械性能要求的亚共析钢
(ZG15~55钢)铸件; 2. 经过大面积焊修的铸钢件。
时间/h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修订次数:0
5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各牌号亚共析钢的Ac3+(30~50)℃、及完全退火或正火温度参考下表:
钢 号
ZG200-400(15) ZG200-400H ZG230-450(25)
ZG230-450H/275-485H
Q235/WCB/WCA/WCC/SCW410/SCW450/ GS38/GS45/SCW550/SCW660 ZG270-500(35) GS52
ZG310-570(45) ZG340-640(55)
热处理
类型 正火或 完全退火 正火/完全退火
回火 正火/完全退火
回火
正火/完全退火
回火
正火/完全退火
回火
加热温度/ ℃ 920~940 890~910 550~650 880~900 550~650 870~890 550~650 840~860 550~650
冷却形式 空冷或炉冷
空冷或炉冷
空冷或炉冷 空冷或炉冷 空冷或炉冷
* 保温时间按炉内铸件最厚壁处的每25mm保温1h计算,当壁厚超过75mm,则超过部分按每50mm保温1h叠加;
Ex:某炉内装的亚共析钢铸件的最厚壁厚为150mm,则其热处理保温时间应为:
3+[150-(3×25)]/50=4.5小时
* 升温速率:一般 (厚薄相对均匀、结构简单)铸钢件,可以每小时100~150℃的速率升温。复杂(厚
薄差异大、结构复杂)铸钢件,600℃以下时,以每小时50~80℃的速率升温,600℃以上可全速升温。
* ≤300℃出炉后,通常采取静态空冷。 4.2 正火+回火
亚共析钢正火+回火热处理工艺 Ac3+(30~50)
风
2~8h 冷
温度/℃
或
空 冷
适用范围
550~650℃
1.对力学性能有较高要求的碳钢铸件;
炉 冷 ≤300℃出 炉
2~8h 回火
2.材质性能比完全退火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获得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 3. 经过大面积焊修的铸钢件,可以直接进行回火处理。
正火
时间/h
* 正火和回火的保温时间均按炉内铸件最厚壁处的每25mm保温1h计算,当壁厚超过75mm,则超过部分按每50mm保温1h叠加;
* 升温速率:一般 (厚薄相对均匀、结构简单)铸钢件,可以每小时100~150℃的速率升温。复杂(厚
薄差异大、结构复杂)铸钢件,600℃以下时,以每小时50~80℃的速率升温,600℃以上可全速升温。
* 正火保温终了,通常采用强风快冷方式,回火保温终了,炉冷至≤300℃出炉后,通常采取静态空冷。
5.高锰钢的正火及调质热处理工艺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ZGMn13(1~4)
℃
修订次数:0 6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1050~1080℃
650℃
>950℃水淬
铸件壁厚(mm) <40 40~80 <100 100~120
装炉温度 (℃) <450 <350 300~400 200~300
保温 (h) 1~1.5 1.5~2 -- --
升温 (℃/h) <100 <80 <50 <30
保温 (h) 1~1.5 1.5~2 2~3 3~4
升温 (℃/h) 随炉 随炉 随炉 随炉
保 温 (h) 45min~1.5 1~1.5 2~3 3~5
冷 却 方 式 水淬 水淬 水淬 水淬
h
* 严格控制温度,高锰钢热处理温度过高,会导致铸件表面严重失碳,奥氏体晶粒和晶界上析出共晶碳化物,且无法用后续热处理消除,将造成铸件直接报废。
* 升温速率:一般 (厚薄相对均匀、结构简单)锰钢件,可以每小时80~100℃的速率升温。复杂(厚
薄差异大、结构复杂)锰钢件,600℃以下时,以每小时50~80℃的速率升温,600℃以上每小时80~100℃的速率升温。
* 铸件必须在>950℃时入淬,水温不应高于40℃,否则淬火效果将明显衰减。铸件出水温度应
≤80℃。
6. 铬系钢的完全退火、正火及调质热处理工艺 铬系钢完全退火和正火及调质热处理工艺
温度/℃
Ac3+(30~50)
正火或淬火
炉 冷
完全退火
1
2~8h
回火
空 冷 或 入 淬
时间/h
2~8h
空 冷
≤550℃出炉空冷
* 正火、淬火和回火的保温时间均按炉内铸件最厚壁处的每25mm保温1h计算,当壁厚超过75mm,则超过部分按每50mm保温1h叠加; * 回火保温温度须根据铸件的技术要求选择: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修订次数:0
7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a) 低温回火:150~250℃,获得回火马氏体,适用于要求高硬度、高耐磨性、且具一定韧性的铸件; b) 中温回火:350~500℃,获得回火曲氏体,适用于具有很高弹性极限(如弹簧钢)的铸件;
c) 高温回火:550~650℃,获得回火索氏体,适用于要求较高韧性和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的铸件,是
各钢种最常用的回火工艺。
各牌号铬系钢的Ac3+(30~50)℃、及完全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温度参考下表:
钢 号
ZG1Cr13(101、100) CA-15 ZG2Cr13(102) CA-40
ZG1Cr17(201)
ZG1Cr18Ni9Ti(305) ZG1Cr18Ni9(303)
ZG1Cr18Ni12Mo2Ti(307) ZG0Cr18Ni12Mo2Ti(306) CF-8M 、CF10、CF10M、CH20、HK30 ZG0Cr18Ni9Ti(304) CF-8
ZG1Cr19Mo2(202) ZGCr28(203)
热处理
类型 退火 淬火 回火 退火 淬火 回火 退火 淬火 淬火 淬火 淬火 淬火 退火 退火
加热温度/ ℃ 950 1050 750 950 1050 600~670 750~800 950~1050 1050~1100 1100~1150 1100~1150 950~1050 800±10 850±10
冷却形式 炉冷 水 炉冷 空冷 水 炉冷 炉冷 水 水 水 水 水 炉冷 炉冷
* 上表未涵盖的稀有铬系钢种的热处理类型和加热温度,可查阅《铸造工程师手册》获得准确数据; * 铬系钢包括含有Mn、P、N等元素的钢种,退火、正火和回火后,不可在500~550℃的温段缓慢冷却(宜采取快速空冷),以防止出现回火脆性。如需要消除由快速冷却所积淀的回火应力时,可增加一次低温回火。
7. 低合金钢的完全退火、正火及调质热处理工艺
各牌号低合金钢的Ac3+(30~50)℃、及完全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温度参考下表: 加热温度/ ℃ 类 型 冷却形式
正火 870~890 空冷
ZG25Mn2 淬火 860~880 水
回火 580~620 炉冷 正火 850~870 空冷
ZG40Mn2
回火 550~600 炉冷 正火 860~880 空冷
ZG35SiMn
淬火 870~890 水
ZG35MnSi
回火 580~610 炉冷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ZG35CrMo
ZG42CrMo(取下限) ZG40Cr
正火或淬火 回火 正火或淬火
860~880 600~610 830~850
空冷或水淬 炉 冷 空冷或水淬
修订次数:0
8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钢 号
热处理
ZG34CrNiMo ZG30NiCrMo ZG55MnSi SCW480(SCW49) ZG20SiMn ZG35SiMnMo
回火 正火或淬火 回火 正火 回火 正火 回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520~680 870~880 600~650 850~870 580~600 900~920 580~600 880~900 830~860 550~650 炉 冷 空冷或水淬 炉 冷 空冷 炉冷 空冷 炉冷 空冷 水 炉冷
* 低合金钢热处理的各项具体技术要求可参考铬系钢的相关条款。 8. 热处理的作业流程
9. 热处理的铸件装炉要求
9.1 铸件在台车底部必须垫高30~50mm。铸件与
铸件叠放时,件间应垫放50~70mm的铁块或高铝砖块,铸件壁厚越大,间垫距离须越大。
9.2 铸件必须垫稳、垫平,防止发生垮塌危险和
产生热处理变形。
9.3 装炉应保证台车中心的经、纬方向都留有足够间隙,以利于热量随热气流循环充分和均匀地穿透到铸件心部(见右图)。
铸件热处理工艺及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JB/CG-10) 版本号:A
9.4 厚壁件、大件应放置于台车靠近电阻丝的位置(极端高温区)。
9.5 铸件带有钢印标记或其它需要特别保护的标识,为防止标记和标识被高温过度氧化而遭破坏,
修订次数:0
9 Pages Possess the 9 Pages
热气流
台车
热气流
铸
工 作 任 务 单
装炉 进炉
关、封炉门
通电打开记录仪
升温
按工艺规定 控制出炉温度 保温 淬火
正+回
保温
炉冷
关闭记录仪
炉冷
关闭记录仪
出炉空冷或卸炉
回 火
正火、退火结束 作
业完毕
淬火+回火
进炉
关、封炉门
通电 打开记录仪
升温
回火结束
按工艺规定 控制出炉温度
铸 件
铸 件
进炉前应用火坭或红坭浆对钢印、重要标识涂层保护。
9.6若炉门的密封度较差,则进炉并关闭炉门后,应用火坭嵌封炉门间隙。 10. 装炉计划、热处理炉号和记录规定 10.1 装炉计划
10.1.1 对力学性能有严格要求的铸件,必须按同牌号、同目的原则,同炉热处理。
10.1.2 对力学性能有通常要求的铸件,允许不同牌号、但热处理工艺(温度和保温时间)要求基本相同
的铸件同炉热处理。此时应按能适应不同牌号铸件的共点温度和时间,来设定热处理形式、升温速度、保温温度和时间。
10.1.3 高牌号灰铁、球铁件和铬系钢铸件,必须同牌号同炉热处理。 10.2 热处理炉号的编排、使用
10.2.1热处理炉号由设备号、短杠和6位数表示的
年份、月份、日期组成(如右图): a. 设备号:热处理设备编号(A炉或B炉); b. 年份:公历的后2位数(2009年表示为09); c. 月份和日期:均以2位数表示(十位数不足的缀
0)。
* 如上图热处理炉号表示的意义为:2009年2月9日由A炉承担的热处理内容。 10.2.2 热处理工作任务单可在热处理温度自动盘式记录的空白背页填写,内容应包括: a) 进炉铸件的名称(图号)、牌号和件数;
b) 热处理工艺形式(热处理种类)和工艺要求简述(热处理温度曲线图); c) 热处理操作者(签署);
d) 热处理完成后,品质保证部的检验结论和检验章。
10.2.3 热处理炉号使用于具有可追溯性的质量记录,包括:热处理工作任务单、热处理温度自动记
录(盘式)。
10.2.4热处理工作任务单、
热处理温度自动记录,作业结束后交品质保证部存档,保存期为5年。
A- 090209
进炉日 进炉月份 进炉年份 设备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bb3e4a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