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欢迎阅读!
既有木石前盟,何言金玉良缘
——浅析《红楼梦》宝黛钗的爱情悲剧
生活就是一场游戏,有人欢喜有人悲。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大悲剧,生活在贾府的人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只是悲剧的内涵各有不同。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则是《红楼梦》全书最大的悲剧。
我总在想如果红楼中没有薛宝钗这个人物,那么宝玉和黛玉还是个悲剧吗?曾看过一句话:“鸳鸯是双戏的好,多出一只就不能成对;爱情是两个人的好,多出一个就不再完美。”好多事情多出一份,就多出一个孤单,多出一片泪水。那么宝姐姐算是多出的那个吗?
在表面上也许同情林妹妹的人都痛恨宝姐姐的存在,是她来到贾府后,才有的金玉良缘之说,才让楚楚动人的林妹妹变得尖酸刻薄,说话如针扎的尖利,才让宝玉和黛玉不能成就木石之约。事实上,这与他们三人性格差异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薛宝钗一人造成的,在这个爱情悲剧中,她也是个悲情的人物。
薛宝钗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生于有百万之富,“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一直与势利又世故的母亲共同生活的她从小就对仕途官场了解颇深,对人对事都自有一套逢源做法,在贾府里大家都喜欢她。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完美到极点,那么这个人真的很恐怖。是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诠释,就是城府极深,太会隐藏。她会迎合贾家的顶尖上的人物,贾母的一切喜好而博得贾母的欢心。如第二十三回讲到贾母出资为宝钗过生日时,“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对王夫人则是关心备至,让这个婆婆日渐对准儿媳爱护有加。如“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针线来。日至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语半时。”
如此一个贤良淑德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可能是封建家长眼中的好女儿,古代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但是薛宝钗悲剧的遇见了有叛逆思想的宝玉。两个人在精神上就不能产生共鸣,一个追求名利仕途,一个视其为粪土,可想而知精神上的鸿沟怎么可能让宝钗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对宝玉的情感也许是爱情,也许更多的是爱宝玉的家族,爱宝玉在贾府里的地位,这些宝钗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吧。她关心宝玉更盼望他能读书有成,立身扬名,劝宝玉走“仁途经济”的道路。在宝玉挨打后,大家都去看望,当散了之后,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又说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拿药,说不上是讨好,也是为了博得宝玉的欢喜,因为她必然知道宝玉喜欢黛玉在自己之上。也是做给贾府里的其他人看的,这里面真正的爱意又有多少呢?随后看看这句话怎么说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是不能说这么亲密的话的。“早听人一句话”明显是让宝玉听自己的话,然后后面居然又说“自己心疼”。换句话说是博得宝玉好感,令其明白自己心意。但她也明白这些话不能随便说出口,随即“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
而此时的林黛玉是什么表现呢?她等到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悄悄来到宝玉床前,只是哭的“眼睛像桃儿一样”不必多说,宝玉挨打,心里最痛的当然是她。其次呢?一句话“你可都改了吧”这句话,先且不说黛玉心思缜密而不愿意当着诸多人说很亲近的话,也不说黛玉小性子想的事情比较多。只说这一句话,就能使宝玉明白自己的心,也不枉了。
总而言之,在这一事件中,宝钗心机尽露,急于博得宝玉对自己的信任和好感,甚至慌不择言,连大家闺秀风范都不要了。很明显是选秀不成,急于给自己和薛家找一个托付。而黛玉则不一样,首先她对自己和宝玉的感情很有自信,坚信自己一句话宝玉就能全部明白自己的意思。而且,对宝玉的疼惜不是溢于言表,一句“两眼肿的似桃儿一般”的描写已经足够了,她对宝玉的爱是纯粹的,不夹杂任何功利性质。试问天下多少柔弱素女子能为了爱人
哭成如此!
这就是黛玉和宝钗的不同。宝钗赢了贾府,失了宝玉。最后,她的左右逢源,世故功利让她如愿嫁给了宝玉,然而宝玉的心始终不属于她,后竟至出家为僧。宝钗的性格悲剧至此到达顶点。
相对于宝钗的出身,黛玉可以说不值一提,算是小家碧玉的她在贾府只是寄人篱下,命运不由自主,唯依赖宝玉。她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她至情至性,空有“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却逃不过“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她将宝玉视为珍宝,爱宝玉爱到骨子里,但是敏感、细心的黛玉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所以在后来的黛玉变得尖酸刻薄,不可理喻,失了本身的可爱。然而只是宝玉的一句“你放心”就能让她舒展笑颜,可见她之所以敏感的缘由就是对宝玉的心的不确定,这种纯粹无暇的爱,在整个贾府中也许只有黛玉一人。
思想的相通,灵魂上的契合,宝黛的爱情是看似完美的。但是结局却是黛玉之泪尽而逝,宝玉之出家,宝钗之守寡。正如书中写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它说明在这个悲剧中,没有哪一方是赢家。固然有其性格中的悲剧因素。然,造成这一悲剧的,难道能说仅仅是性格的因素吗?归根结底,无论是叛逆的宝玉、黛玉,还是精明世故的宝钗,在封建社会里,他们都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力替自己作主。只不过宝黛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宝钗的毁灭则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贾府的统治者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不允许宝黛这样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反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爱情存在的更别说发展了。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摧毁宝黛之间的爱情。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而恪守礼教,乖乖听话的宝钗只是这个悲剧之中产生的另一个悲剧。
所以,在封建社会,无论你是顺从还是叛逆,最终的结果都一样苦涩。在罪恶的封建社会,即使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族公子也不能把握和左右自己的爱情婚姻,何况黛玉?何况宝钗?更何况其他平民?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悲剧是无所不在的,而悲剧的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在其作用下真爱不可得,婚姻也不可得,最后只能四下离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好似一场梦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28dd6ef856a561252d36f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