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蒹葭》》,欢迎阅读!
蒹葭 《诗经》
【解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称《诗》,因被列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大类。《风》包括十五国风,大多是古代民歌。《雅》分为《大雅》、《小雅》,有不少反映贵族生活和揭露政治黑暗之作。《颂》分为《周颂》《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鲁颂》、《商颂》,为统治者祭祀用的颂歌。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属于十五国风,是首爱情诗,旨在抒发诗人对伊人的思念而又终不得见的思想感情。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所谓伊人,在水之湄[6]。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7]。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8]。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0]。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
选自《诗经·秦风》
【注释】
[1]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繁茂而辽阔悠远的样子。 [2] 伊人:那个人(她或他),未必一定是女性,但民国初年曾用“伊”来称“她”。 方:本义是两船相并的意思,引申为合并、并列等,这里指水的远处或另一方。 [3]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从:跟随,追寻。 阻:阻难。 [4] 溯游:顺流而下。 宛:仿佛,依稀。 [5] 萋萋:繁茂的样子,如屈原《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唐代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晞:xī,蒸发,晒干。 [6] 湄:méi,水滨,通“麋”(mí),水草相连的地方,《小雅〃巧言》:“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7] 跻:jī,升高,隆起,指山路崎岖。 [8] 坻:chí,水中突露的石头或土墩。
[9] 采采:繁茂的样子。已:消失 [10] 涘:sì,水岸,岸上。 [11] 右:迂回,曲折。 [12] 沚:zhǐ,沙洲等。
【选评】
方玉润《诗经原始》:
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时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迭,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特无心以求之,则其人倜乎远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钱钟书《管锥篇》:“企慕情境。”
【简析】
《蒹葭》是一首细腻、含蓄、悠远、空灵的著名情诗,辞藻素雅,韵律优美,景色如画,意味幽深,其传唱的广泛性几乎不亚于《诗经》开篇《关雎》。该诗以“蒹葭苍苍、秋水伊人”为基本画面,借景抒情,以情抒怀,咏叹了作者对一位佳人可欲不可求、可望不可及的一种无限迷惘和伤感,同时也借对心中佳人的惆怅和伤怀,来咏叹对自己生命意义、人生归宿的一种追寻和究问,情真意切,悠远深沉,是《尚书》“诗言志、歌咏言”的最好写照。
这首诗的写法非常细腻,三章中每章的第一句“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实际上是时间的递进关系:天未亮或微亮(泛白);天已亮但日未出(霞光);日已出而霜未干(朝阳)。每章的第二句“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实际上是空间的递进关系:“方”是水域的远处,“湄”是水草相接的近处水滨,而“涘”则是指岸崖、岸上。第三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也是由远及近的空间分布:“央”是指水域的中心、深处,“坻”是指水中孤立的小屿、石台,而“沚”则是指水中的沙洲,故《尔雅•释水》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陼[渚],小陼[渚]曰沚,小沚曰坻。”
所以,根据全诗,我们可以想象:月牙横斜,白露凝霜,远山横缀,秋水茫茫,芦花枫叶,蒹葭苍苍„„一个东方泛白的凌晨,宛如黄昏的微濛之中,一位男子临风而立、细吟轻歌、徐行徐叹,他在思念和追怀他心中的佳人:而她,仿佛在那秋水的远方,在那水滨的近处,在那身边的岸上;而她,似乎伫立在那水中的茫茫深处,又伫立在那近些的水中小屿,还伫立在那香草秋花的沙洲„„啊,她忽远忽近,她似真似幻,茫茫秋水,迢迢远山,云烟盈盈,路途漫漫,惟有她那美丽的身姿倩影,逶迤、摇曳在那山水晨昏之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173de0483d049649b6658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