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宏观经济中各变量的基本关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宏观经济中各变量的基本关系
作者:张杰 张宏伟
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年第04期
摘要:宏观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原理,一个是奥肯法则,另一个是菲利普斯曲线。由奥肯法则和菲利普斯曲线两个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导出的宏观经济中的三个基本关系。本文对宏观经济中各变量的基本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宏观 经济 各变量 基本关系
由奥肯法则和菲利普斯曲线两个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导出的宏观经济中的三个基本关系:一是就业量取决于社会总产量,产量越多,其所要求的劳动投入也就越多;二是社会总产量取决于社会总需求,需求越多,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量也就越多;三是价格取决于与社会生产能力相对应的社会总需求,过高的社会总需求通常会引起通货膨胀。 一、宏观经济中各变量的基本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原理:奥肯法则和菲利普斯曲线。奥肯法则认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是逆向关系,即经济增长率越高,失业率越低。中国经济出现了对奥肯法则的偏离。原因在于:一是中国失业构成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比重大,而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更加重了就业损失,经济增长对这一失业构成或影响较小;二是体现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就业特征上“减员增效”,带来经济增长同时,造成下岗人员增多;三是产业结构调整造成了失业。
奥肯法则还阐述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奥肯法则中公平与效率成负相关关系的假定条件是机会平等。
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不可能同高同低。从短期分析的角度看,菲利普斯曲线具有一定稳定性,上述反向相关关系也相当明显;但从长期分析的角度看,由于预期的作用,失业与物价之间则基本上不存在上述反向相关关系。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和各国经济变化的实践看,物价总水平一定是顺周期的:在经济高涨阶段,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物价飞涨;反之,在经济回落阶段,物价随总需求逐步回落。在这种顺周期的物价变化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经济规律——菲利普斯曲线,它描述了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间的替代关系:就业率上升则物价上升,就业率下降则物价下降。由于我国依然处于劳动力由农业、农村向非农产业、城市转移的进程当中,能够反映这种替代关系的不是只代表城镇就业情况的城镇失业率,而是劳动力转移率,即非农就业所占比的年度差分。
观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劳动力转移率与物价总水平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同步关系。劳动力转移率之所以与物价存在着良好的同步关系,其道理实际很简单。在经济高涨时期,第二、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产业的投资高速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上升,新增的非农就业和就业人员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对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类商品的需求,同时,第一产业就业的相对下降又将在短期内影响粮食的生产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相加必将导致物价上涨。在经济萧条时期,非农就业和收入的下降则将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粮食价格的相对变化既是劳动力转移的结果,也是调节劳动力转移乃至经济周期的重要工具。
对未来几年劳动力转移的趋势,我们并不感到乐观,一方面是由观察历史数据所产生的“宿命观”——上个经济周期高达2%左右的劳动力转移率只维持了三年,似乎没有充分理由指望这轮周期会创造奇迹;另一方面,从就业的产业结构看,这轮周期劳动力转移率的提高依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的就业又同投资密切相关。随着这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渐完成,以及各项控制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渐发挥作用,第二产业的投资乃至就业都将受到影响。此外,美国的次贷风波还将产生额外而且显著的负面冲击。 二、宏观经济学中有的规律
宏观经济学中有四条规律:一是物质守恒及市场均衡规律。一个国家全年的产出(即GDP)只能用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这三大类活动上。净出口在统计上,就是经常项目顺差,其经济学含义就是剩余资本的出口。二是劳动生产率决定工资的规律。随着一国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工资及物价相对上涨,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必然导致一国的通胀或货币升值。这个调整属于相对价格变化,与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的通胀性质不同。三是国际资本市场相互竞争导致资本实质回报率趋同的规律。投资者从美元资产获得的风险与回报率应该与人民币资产获得的风险与回报率趋同。这个规律的直接推论就是:人民币名义利率+人民币升值率:美元名义利率。也就是说,美国加息,如果汇率不变,中国也会有加息压力。美国加息,中国不加息,人民币就有升值的压力,而中央银行是否加息,通常与通货膨胀相关。通胀率上升,中央银行有加息压力,目的并不一定希望经济增长率下降,而往往是被动地适应通胀预期,从而保证实质利率不低于零。四是貨币中性规律。在长期,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应该没有实质影响。这里的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量、利息及汇率政策,如果通过调整货币总量,利息或汇率来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及生活水平,经济发展就太容易了。中国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改革与制度变迁,而不是货币政策。但短期内,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活动可以有严重影响。货币中性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就是通胀与升值具有替代作用。这个规律从本国或外国消费者的角度看比较清楚。中国通胀10%与人民币升值10%对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的购买力具有同样影响,对中国消费者购买美国产品的购买力也有同样的影响,当然我们假定10%的通胀在长期导致10%的工资上涨。 参考文献:
[1]刘丽.宏观经济的各变量[J].特区经济,2005.6 [2]李伟.宏观经济学[J].北京:经济出版社,2005.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10866b8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