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之涣《登鹳雀楼》和畅当《登鹳雀楼》古诗词比较阅读》,欢迎阅读!
王之涣《登鹳雀楼》和畅当《登鹳雀楼》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里。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下临黄河,是当时的登临胜地。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写了诗人登鹳雀楼所见之景,画面壮阔辽远,意境优美雄浑。 B.王诗实写夕阳落入山中,借助想象,虚写黄河滚滚向东,最终流入大海。 C.畅诗一二句紧扣楼高来写,站在楼上好像站在飞鸟之上,超出人世尘俗。 D.这两首诗的语言均有朴素、浅显的特点,文字虽简练,但意蕴非常丰富。 2.前人论诗,认为畅诗“不减王之涣作”,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从写景上看,两首诗都描绘了壮阔雄浑的景色,各具特色。王诗重在突出景物的广阔辽远;畅诗一二句突出楼高,三四句突出景物的雄浑。①从抒情上看,王诗借景抒情,并言说理趣,展现了登高才能望远的胸襟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畅诗融情于景,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超逸的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借助想象,虚写黄河滚滚向东,最终流入大海”错。王诗第二句虚实结合,既实写眼前的黄河,又想象其东流入海的景象。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不减王之涣作”,也就是能与王诗媲美。可从意境、感情、手法等角度赏析。 从写景上看,两诗都描写了登上鹳雀楼看到的壮阔雄浑的景色,但各具特色。王诗描写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而畅诗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
从抒情上看,王诗既写景又说理,而畅诗则主要是融情于景。王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展现了登高才能望远的胸襟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而畅诗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前两句写楼高,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后两句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70c3cb4feb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