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科学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欢迎阅读!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理念的更新,不少科学课教师犯难了:科学课难教了。实验室配备落后,教材尺度难以把握,课堂上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却是茫茫然;当然,不少的教师面临新问题,迎难而上,更新理念,创新教法,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感性的材料,理性的认识。然而深入课堂调查一下呢,教师仍然是探究活动的主角,学生围着教师转,标榜的探究活动只是个花拳秀腿。究其原因在于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落实。通过听课交流,亲身实践,我静坐深思,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给时间让学生想,教师少出点子
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质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面临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一位教师在让学生研究摆的秘密时做得就很好,当学生做对比实验验证摆动快慢跟摆线长短有关时,有位小组得出的数据对比不明显,教师只问了一句:“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实验结果差别更大呢?”学生马上缩短摆线,两次摆线长短差别大,得到数据差别也大,结果显而易见:摆线越短,摆动越快。只有这样做才能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二、给时间让学生说,教师少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并不等于教师要控制学生的思维方向,要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到自己设计好的圈套中。在教学《面
包发霉了》一课时,我深有体会:当学生观察了发霉的面包后,让他们猜测面包发霉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有的学生说跟时间长短有关,有的学生说跟阳光有关,还有的说跟温度和水分有关。怎么办?书上只设计了发霉与温度和水分有关。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们觉得跟什么有关,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验证吧!结果一堂课下来,不但完成了预期目标,还让他们探索的兴趣更浓了。
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往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有些教师还要对有些知识点反复强调,以示这里是重点。殊不知这是画蛇添足,既然学生说出来了,就证明已经引起他们重视了。与其这样浪费时间,不如让更多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取长补短。 三、给时间让学生做,教师少演示
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途径是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少演示或不演示。如在解剖油菜花时,学生知道解剖方法后,就纷纷忙碌起来了:有的解剖,有的粘贴,有的填记录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省去教师索然无味的演示,学生的时间更充足了,动手的机会就多了。否则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学生觉得无所事事,结果收效甚微。有位教师在教完《简单电路》一课后牢骚满腹:我在前面连了半天电路,学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实验没做完,就下课了。同仁劝他:你把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连接。一个小灯泡亮了;再让学生使两个小灯泡发光;一种方法连接了;再让他们想想其他的连接方法,同时把电路图画下来。这样你不就轻松了。后来这位教师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如法炮
制,课后对同仁感激不尽。多年来,我们就提倡减负,教师何必要作茧自“负”呢?为什么不轻松轻松,学生的事交给学生自己做呢? 四、必要时教师讲,不让学生无谓地猜测
现在科学课重在激发学生的思维,面临一个科学问题,教师总让学生猜猜结果会怎样,然后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人们对水中月、镜中花已经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更不能做傻事。种子里面有什么?鸡蛋里面有些什么?这类问题,对于从未剥过种子和打过鸡蛋的小孩来说无疑是盲人摸象了。至于宇宙中有些什么?教师更不要问了,那是天文学家研究的事。要让一个孩子来猜,他会说有孙悟空,让你啼笑皆非。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直接告诉他们,因为尽管教学理念在更新,教学方法在创新,教师讲授这种传统的方法仍然是获取知识最简单的途径。
面对新的事物,总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当然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落实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是一个新问题,而这个问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我们教师勇敢地去探索,大胆地创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不断地凸现,他们才会逐步获得情感愉悦,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才会逐步培养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fa5fcd1f61fb7360b4c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