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欢迎阅读!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 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表现为三个“新”: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
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希腊债务危机 ,迪拜债务危机,高盛 “欺诈门”
发达经济体的巨额赤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隐忧,以及被视为第二次“雷曼事件”的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风门”等,警示着刺激政策后遗症已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
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多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家。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从中长期看,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近年来,新兴大国联合自强意识增强,合作机制不断发展。有代表性的是“3”、“4”、“5”三个机制。 “3”是中国、俄罗斯、印度。中俄印三国合作起步较早,务实合作成效显著。中俄印三国外长已经形成了定期会晤、轮流举办的机制,2009年10月,三国外长在印度举行了第九次会晤,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俄印三国领导人也不定期举行会晤,商讨三边合作的战略性问题。
“4”是“金砖四国”。“金砖四国”这个名词最早是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提出的,最初只是一个概念,目前四国务实合作不断深入,“金砖四国”从概念逐步走向现实。2009年6月,“金砖四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领导人会议,提升了四国合作的机制。奥尼尔认为,“金砖四国”的前景越来越被看好,“绿芽已经长成水仙花”。
“5”是指“展望五国”,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展望五国”则是在西方八国集团召开期间形成的南北对话会,也就是G8+5。由于西方八国形成一个集团,而五国是被邀请参加,地位并不平等,因此,后来五个国家加强了彼此战略协调,在出席八国集团期间
二是各大国纷纷调整对外政策,大国关系频繁互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加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
1
抢抓战略制高点。
先看美国。打着“变革”旗帜上台的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幅度调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重视运用“巧实力”修复美国形象。所谓“巧实力”,就是把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机结合起来,以发挥最佳效果。
第二,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外交。第三,推行全面兼顾的地缘战略。第四,推进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
总的看,美国外交政策调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关系中的紧张状态,有利于大国加强沟通协调。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奥巴马调整战略,主要动因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看清了国际格局大变革的趋势,美国战略的主要目标仍然是防范遏制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一超独霸地位。
其他大国也都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都怀有强烈的紧迫感,都在加紧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总体上看,大国纷纷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互动更趋频繁,维持既竞争又合作的关 系框架,同时利益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协调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3.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
表现在:各种发展理念和模式都在深刻反思调整,发展模式多样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历史上往往大危机带来大变革,促使思想大创新。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对各种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热议,以及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的交锋: (1)美、英新自由主义模式
(2)法国、德国代表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 (3)俄罗斯继续完善和发展普京主义发展模式 (4)中国模式
二、中国的安全环境 1.朝核危机与东北亚安全环境
自2006年10月9日朝鲜首次核武器试验之后,又于2009年5月25日进行了规模更大的二次核试验,再度引起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随后联合国安理会进行磋商,酝酿对朝鲜实施惩罚性制裁。然而朝鲜丝毫不妥协,一方面宣布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另一方面又接连几次发射导弹,摆出一副以硬对硬的架势,从而使朝鲜半岛,甚至是东北亚的安全局势顿时恶化,军事冲突迫在眉睫。
(1)朝鲜核危机问题的由来
朝鲜核危机是指因朝鲜自90年代初恢复核试验项目而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 第一次朝核危机:
1950年代末朝鲜在苏联帮助下创建了宁边原子能研究基地,开始了核技术研究工作,并逐渐建立了一批相关的核研究设施。金日成曾明确提出“敌人拥有的核武器,我们都要拥有”的口号。1985年12月,在苏联的压力下,朝鲜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是朝鲜一直拒绝接受检查。美国始终关注朝鲜的核设施进展情况,并多次指控朝鲜寻求发展核武器。1988年下半年,美国正式对国际社会宣称朝鲜在宁边的核反应堆已能生产可制造两至三枚原子弹的钚,此举立刻引起朝鲜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1991年12月在美国的斡旋下,朝韩双方草签《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1992年1月朝鲜同国际原子能机构签署了接受安全保障协议,2月正式通过朝韩无核化共同宣言。1993年3月朝鲜因抗议美韩军事演习,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引发第一次朝鲜核危机。
为了解决朝核危机,朝美经过多次会谈,发表联合声明。声明表示:保证不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保证朝鲜半岛的无核化、和平与安全,互相尊重主权、互不干涉内政,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朝鲜也明确宣布暂不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4年10月,朝美在日内瓦签署关于朝核问
2
题的《框架协议》,朝鲜同意冻结其核设施,美国负责为朝鲜建造两座轻水反应堆。在反应堆建成之前,美国将同其他国家一起向朝鲜提供重油,作为能源补偿。
《朝美核框架协议》结束了第一次朝核危机。 第二次朝核危机:
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小布什把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视为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因此对朝核问题采取了“不妥协、不谈判、不补偿”的强硬立场,并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朝鲜对此反应强烈。
2002年10月,美助理国务卿凯利在访问朝鲜后认为,朝鲜没有停止发展核计划。美方随即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要求立即对朝鲜进行相关检查。12月22日,朝鲜宣布已开始启封被冻结的核设施,并拆除监测核冻结的摄象机。于是双方关系再度紧张,形成第二次核危机。
2003年1月,朝鲜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已经成为美国反对朝鲜的执行机构和政策工具,为此朝鲜再度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使朝核问题和平解决,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于2003年4月促成有朝鲜、中国、美国参加的朝核问题三方会谈。同年8月,中国又促成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
在经过长达5轮的艰苦谈判后,2005年11月,朝核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最终达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主席声明》,各方重申将早日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美方甚至乐观地表示,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有望在两年内解决。
第三次朝核危机:
2006年7月5日,朝鲜先后向日本海试射了7枚导弹,其中包括“大浦洞-2”型远程弹道导弹。7月15日,安理会一致通过1695号决议,对朝鲜此举表示严重关切和谴责,要求朝鲜重新作出暂停导弹试验的承诺。其中由于中国的努力,决议中删除了美日议案原有的“经济制裁”,甚至“动武”的内容。而朝鲜态度更为强硬,认为发射导弹是“加强自卫国防力量的军事训练的一部分,”与解决朝核问题无关,朝鲜通过对话和协商半岛无核化的决心至今没有改变。同时明确拒绝该决议,并表示将“使用一切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加强自卫的战争遏制力量。”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第三次朝核危机正式爆发。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718号决议,由于中国等国的努力,决议中删除了动武的条款,该决议是一项经济制裁和政治制裁的决议。目的是促成朝鲜回到六方会谈上来,继续寻求解决朝核问题的方式与方案。
2007年2月13日,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发表共同声明:60天内(07/04/14) ,朝鲜关闭并封存宁边核设施。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重返朝鲜监督验证。其他五方合作向朝鲜提供总计达100万吨重油的经济、能源及人道主义援助,首批紧急能源援助5万吨重油将于60天内开始。美国在60天内与朝鲜开始双边谈判,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拿掉,取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
2007年10月3日,六方会谈通过《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规定朝鲜在当年12月31日前完成宁边地区三个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并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同时,美国应根据朝鲜的行动履行其对朝承诺,有关各方将向朝方提供经济、能源和人道主义援助。
几个思考的问题:
2008年2月17日,访问朝鲜的美国核专家说,朝鲜正以“蜗牛速度”弃核。朝鲜的宁边核设施共有8000根,到目前仅卸除了1440根。而且也没有完全公布其核计划。
朝鲜的理由:国际社会承诺的100万吨重油援助,目前只收到了20万吨。美国也没有将其支持恐怖主义和经济制裁的黑名单上删除。
问题的根结:谁先采取行动?
2008年6月27日朝鲜炸毁了其宁边地区核设施的冷却塔,标志着“去功能化”进程的开始。美国也宣布,美国将部分解除对朝鲜的贸易制裁,以及着手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朝美之间的这些良性互动有助于加速解决朝核问题进程。
2008年9月19日朝鲜宣布,由于美国以建立针对朝鲜核申报的验证机制为条件,拒绝把朝鲜从其“支
3
恐”名单中除名,朝鲜已开始恢复宁边核设施的工作。
2008年10月11日,朝美在朝鲜核设施验证问题上达成协议后,美国宣布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除名,朝鲜12日表示将继续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
问题:朝鲜是否真心真心弃核? 朝核问题最新进展
中朝建交60周年,2009年10月5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朝鲜,与金正日委员长“就推进半岛无核化问题达成重要共识”。似乎已走进死胡同的朝核危机又出现了转机。
关键在于: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
2009年4月5日,朝鲜宣布成功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之后又为了强力回应安理会的声明,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并将重启宁边核设施。5月25日进行二次核试验,并以接连发射导弹来回应国际社会的一片反对声。6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严厉的谴责”,并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该决议对限制朝鲜进出口武器、检查进出朝鲜的船只、在公海检查与朝鲜有关的船只及防止外部资金流入朝鲜并被用于研发导弹和核武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并要求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在相关问题上予以合作。 (2)朝鲜为何要坚持实施核武器
朝鲜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或者说是原因,主要有:
一是把核武器视为是一种能够改变其国际困境的极为重要的战略工具。二是满足国内政治的需要。三是走捷径,缩小与韩国发展和实力上的差距。四是威慑美国,阻遏美国可能的军事进攻。五是作为同大国交易,谋取实际利益的筹码。
(3)朝鲜核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直接受到核武威胁(在中国周边有核国家将增加到4个,并且刺激日本、韩国也以国家安全由研发核武器,对我国国家安全环境大为不利)
二.唇亡齿寒门户洞开(一旦因朝核危机问题导致美日军事入侵朝鲜,中国将有可能失去朝鲜这个战略缓冲地带,一旦美日对朝军事行动,中国是否介入陷入两难之地。1961年7月,中朝签定《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条约规定在朝鲜受到军事进攻需要支援时给予军事援助和直接出动军事力量介入,难道再来一次抗美援朝?)
三.难民涌入包袱沉重(一旦美日对朝动武,约有近300万难民涌入东北,根据《联合国宪章》中的难民条约,要给予吃喝住医疗保障,严重影响东北老工业区的崛起。)
四.南北受敌影响统一(“两岛”之间有联动效应。朝鲜曾是中国的属国。从唐、明、清到现代,中国多次因朝鲜而涉入与日本的战争并影响到台湾的归属。如果“台独”分裂势力和美国等外部干预势力利用我陷入朝鲜半岛危机时,在台湾海峡制造事端或公开搞“台独”,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统一大业。) (4)应对朝核问题的基本思考:
1.从战略背景角度看:2020年前是中国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战略环境。中国解决朝鲜问题的基本立场:“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实现无核化,不赞成朝鲜半岛出现核武器;主张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对有关各方的合理关切予以解决。”
2.从地缘战略看:朝鲜是中美、中日和中韩在东北亚的战略缓冲区。朝鲜半岛的稳定符合中国的利益。但另外一方面,一个带点“无赖”、“邪头”的朝鲜也是中国应对美、日的一张牌。美国曾说不担心讲道理的中国,就担心不讲道理的朝鲜。例子:美国侦察船只入侵朝鲜领海被朝鲜果断地扣下80人作为人质,在谈判时十分被动。
3.要支持、引导朝鲜走渐进性经济改革之路。
4.坚持在六方会谈框架下处理朝核问题,保持中国对朝鲜的影响 2.南海问题与中国的海洋权益
主要原因:一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南海周边国家为了南海经济专属区、外大陆架的划界,将
4
中国南海诸岛在内的我国大片海域划入他们各自的疆域。二是一些国家在其所占岛礁设立行政区域,建立机构,任命官员。有的国家领导人甚至登岛宣示对所占岛屿的主权。三是3月8日美国海军监察船进入我南海海域收集情报,与我方维权船只险些发生冲撞。之后美军“钟云”驱逐舰前来为其护航。四是4.23我举行海军阅兵,并表露将制造“航母”的意图,于是有关国家和舆论纷纷猜测中国是否会以武力来收复南海诸岛。因此南海主权之争和中国如何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国人关注的问题。
(1)南海主权之争问题
(2)现代国际海洋法的颁布是南海问题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有效途径
中国不仅是个世界大国,也是有海临洋的海洋大国,海洋不仅是中国的生命线,而且也是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所在,因此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如同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必须的。要正确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一是必须对我国的海洋权益有正确的认识。根据现代国际海洋法,我国的海洋权益可分为两大层次:第一层次是我国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海洋国土区域的权益;第二层次是上述海域之外的公海上的权益,即与其他国家共享的权益。
二是依赖于国际法和国内立法。依据国际海洋法赋予的权利来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利用国内立法来切实保护和落实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各项海洋权益。
三是依赖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依赖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四是加强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近年来,海上执法队伍和执法力度逐渐增强)。
五是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地区或国际性的各类海上合作机制(包括协商解决争端机制、合作开发机制、打击海盗与维护安全机制等等)。
六是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固然是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当前中国将要建造航母的主要原因。但是主张和平发展和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不会轻易运用海军来维护我们的海洋权益,因此这也是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最后手段。 3.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将面临的主要挑战
2009年7月《环球时报》召开了以“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交往面临的挑战”为主题的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学者通过研讨和投票,选出被认为是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的五大挑战。
(1)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三股恶势力”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最大的挑战。 (2)有效地保护我国日益扩展的海外利益和外交目标。 (3)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全球性问题。 (4)加强中国软实力建设,有效提升国家形象。
(5)如何避免中美两个大国陷入结构性战略竞争与冲突。
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f4084fc4a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