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

2022-07-30 22:54:0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自己的路》,欢迎阅读!
自己
走自己的路,敢于相信自己的价值判断——我的一点经验(转) [复制链接]

xuanzi



管理



最后登录

2010-12-18 注册时间

2009-4-3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20小时 威望

75 贡献

0 金钱

227 积分

464 精华

2 帖子

154 主题

14 UID

1



1#



发表于 2009-5-14 09: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响应号召,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来写一下自己的经验,其实就是自己在考研中的一些做法,有些可能不适用于多数人,就全当是为了提供多种模式做点努力吧:)

首先还是要借此机会感谢YR学姐、JUNXI学姐和XZFLY两位同学的帮助(虽然做法俗,但这是必须的),希望你们能看到;此外还想感谢08级刚刚认识的好朋友们,优秀的你们让我觉得这个研考得很值!{:7_468:}

言归正传,说一下我的成绩吧:政治80英语77数学136,专业120,总分413。(缺点是没有一门特别拿得出手,优点是都不算太低)

一、 我的考研概况:

今年是我第二年报考道口,第一年是在“半裸考”的状态下参加的考试为什么呢?原因很可笑——因为06年的分数线是395这个seems to be 高不可攀的分数让我从那年9月份就开始绝望,处于“破罐子破摔”状态,最后复习了的东西算下来只有30%所以在提出自己的经验之前,我首先想和后来者分享这个血的教训。望师弟师妹们不要因为看到今年的分数线是390就灰心丧气,被前人光环吓死是很傻很可悲的哦~~

去年7月份开始正式准备今年的考研(后面说的都是这一次)由于第一年的“半裸考”,很多东西都只能从0开始。我的自身情况是比较嗜睡、不能过于起早贪黑,体力不算很好(第一次疲劳期10月初就到来了),6个多月的时间不算充裕,以前的基础也谈不上好,第一年的30%其实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如果你是第二年,该能明白这种感受),加上我看书很慢,且属于敏感、情绪容易波动的那种„„这些都是我的劣势——但也正是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很如实地把它们接纳了下来,理智的承认这些在短期内不可改变,才痛定思痛的真正立足于自身的实际,而不是盲目照搬前人的做法,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考研道路”。

我的时间安排大体是这样的:7月份开始数学和专业课,9中旬开始政治11月底开始英语(偶尔看看,在总时间中所占比例较小)。学习时间大致是早845——1200,下午200——500,晚上730——1000,每周安排至少一天的休息时间。 我复习的地点就是家,身边没有研友。 二、我的“经验

(一)在了解别人的复习“攻略”之前,了解你自己

一些人的误区:1,盲目照搬前人,忽视对自身情况的正确认识;2做“过于完美”的计划(有时也是盲目效仿牛人的结果)


不切实际的罗列无法完成的任务。

我在复习之前用一整天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情——给4门功课定位,决定怎样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4门功课。在此我想说一下分配的标准大体应该有三个:一是每一门功课的原有基础,二是努力之后的弹性,三是这门课在考研中的重要程度。而你能够参照别人说法的,其实只有第三条,这就决定了你的时间分配决不可能也不应该和任何人完全一样。举个例子,所有人告诫过我数学最难最重要而政治拉不开分,但我就认为自己政治有潜质,而数学不确定性太多、不可能成为“最可以依靠的力量”。因此我从一开始就要求自己“政治多得分、数学能接受”,而不是去做“政治70数学争满分”的事情。

总结一下:你所关注的决不应该仅仅是每一门的绝对分数,而是要以一种考察边际收益的眼光,努力实现总体上的分数最大化,去做那些在一定时间内最有利于提升成绩的事情。最完美的状态:边际收益数学=英语=专业课=政治(难以实现,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刚才说的是一个相对力量对比的分配。除此之外,最好在开始复习之前能从总量上对自己的能量(尽全力的情况下可以用于学习上的时间,持久程度等)有所认识。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能完成多少工作,而工作量的不同,决定了方法上的不同。 (二)我的四门功课的做法 1数学

时间安排:7月——8月上旬,文登《复习指南》的高数部分(感觉一般,不重点推荐)8月上旬——9月底,永乐《复习全书》的线代和概率(有的章节做了两遍,推荐)10月——12月底,《大纲解析》(等同于真题,2遍,推荐)400题》中的一部分(只做了40%,但推荐);1月,重温定义定理„„整个过程穿插着反复回头看课本加深理解。

我认为数学考试有两个要点,一是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二是培养把题目和其所考察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的能力。具体做法上,大家的建树都比我多,我只补充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几点:1)关注课本。不仅是定义定理,而且最好关注推导,对于思维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2)关注真题,反复“研究”题目。思考:题目都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和基本方法?题面和所考察的知识点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做错了的题,问题出在哪个步骤?出现错误的深层原因是哪个知识点上还有漏洞?„„完善知识体系和提高解题能力需要借助于这样的过程,只有不断深入的去挖掘这些才可能越来越接近并牢牢抓住那些最“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3)如果你能够把前两个步骤作好,我认为就不需要做很多本书,选择对一两本重要的来“精耕细作”就足够了。

此外我想说一下关于模拟题。数学只做了4套,政治英语和专业课都没有作任何模拟题。这个做法确实比较破天荒,但出于给大家呈现多种模式的考虑,还是谈一下自己的理由 ——完全是基于性价比的考虑。我估算了一下,数学而言,3个小时的模拟考中


大概有一半的时间甚至更多是在机械重复自己会做的题,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拿这个时间去提高那些自己原本就知道还不够强的地方。模拟题的作用之一是增强考试的感觉,故而是一个output的过程,但我觉得input多少才是考研成败的决定因素。模拟题的另一个功能是查漏补缺,但成本是你需要至少浏览一遍你会的那些题,才能获得“哪些东西还不会”的信息,而在此之前你又是不是对以前学过的东西已经没有任何“心虚”的地方了呢?如果还有,为什么不先去把那些不需要信息成本的薄弱环节完善好呢?„„至少我自己直到考前的最后一刻都还明确知道自己哪里还不行,也一直在努力把这些东西掌握好。如果你到复习的后半部分与我有相同的感受,并且自认为有足够能力在不加任何预演的情况下在考场上把握考试的节拍,也可以尝试同样的做法。

归根到底,考研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有些甚至是绝大多数的人在做的,但这些事情是否比别的事情更有利于你达到自己的目的呢?结论因人而异,但前提是必须有自己的看法、有立足自身实际去评判性价比的意识。2.专业课

我的专业课每门只看一本书,而且只看了一遍多。7月份到11月初,看完宏微观(高鸿业)、货银(易纲,严重推荐,爱死这本书了!)、财政(陈共)、国金(钱荣坤)5门课,前四门作出笔记30——60页不等),国金参考了金圣才的辅导书。11月到12下旬看另外的5门,其中会计统计以看学姐的笔记为主。12月底到考试前,笔记+历年真题(只思考不写)+薄弱环节回头再看一下书+卧床冥想。

我的专业课成绩不是很拿得出手,但优势可能是在所看的一遍中效率比较高。大方向上,dennycfau同志的看法完全代表了我的看法(而且成绩比我高-_-|||)不想赘述了。只再说几个自己的其他做法。 1)分门别类看历年真题。就是所有属于货银的摘录到一块,国金的摘录到一块„„这个归纳的过程很重要,使你能够从每一学科的角度对试题在深度、广度上的要求、以及命题方向的演变有个更为直观地认识。

2)“心满意足”的放弃(只适用于会计统计和保险,其他科目最好能精益求精的)。我在复习会计统计之前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别人会的我一定要会,别人不会的我一定不会”。为什么?因为“别人都不会”的东西一来区分度低,二来性价比低。因此我只看了学姐给我的笔记——我认为其中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有效内容”,且比课本少了很多描述性的“废话”。用省下来的时间去把那些“重头戏”看得更好,有时不失为一种明智,毕竟那才是大家竞争的“主战场”。

3)“卧床冥想学习法”。进入一月份,特别是10号之后,多数人已经看不进书了,但如果对自己大撒把,心理压力又很大。我的做法就是每天随时累了就放下书本,卧床闭目,对某一本书的内容进行回顾。原则是从大的框架入手,不断细化,精确到你能回忆起的一切细节,甚至是书上某一个很生动的表述。这不但可以在恢复体力的同时不浪费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认知内化和整理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f3b036825c52cc58bd6be4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