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醉花阴》赏析》,欢迎阅读!
《醉花阴》赏析
初中语文中的《醉花阴》这首词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铿锵入耳,并且反映出一定时代背景、体现出作者思想情感、易于被初中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优秀作品。这篇美文,在实际教学中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呢?我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词时是这样做的:
先介绍作者:李清照,于1084年生于山东济南,自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是大诗人苏轼的得意门生,她生养于书香名门,少年时期可谓无忧无虑。从早期词作来看,闺阁之中,整日梦回读书,乘兴荡舟;邀伴斗草,懒荡秋千。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喜结伉俪。丈夫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家,新婚燕尔,两人一起校勘古书,唱和诗词,赏鉴书画鼎彝,夫唱妇随,调笑撒娇。这是她生活中最美满幸福的一段时光。结婚未久,明诚仕途动迁,先任礼部员外郎,又任吏部侍郎,后历任淄州太守、建康知府、湖州知府。其间离多聚少,清照独居闺中,常恨秋凉夜长,独对黄花,遥望征雁,将满腹离情别绪化作相思之词,都付于流水落花。
《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处不在:
1、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2、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3、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⒋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
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 “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所以,今天我们在欣赏《醉花阴》时,应借鉴她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深探词人的内心世界,学习她的写作技巧,领会她的千古绝唱,融入自己的情感,细细地品味、欣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baa65cc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4.html